专家建言生态城市建设:维护生态需去伪存真
近年,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展战略,但也出现了盲目、功利的“伪生态建设”,给当地生态带来巨大压力。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应当如何进行,成为当下社会关注、业界探讨的一大课题。
生态建设不能只有规划没有监督
“生态环境涉及每一个市民的切实利益,生态权益也是一项基本人权。”陕西省社科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韩伟表示,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感受最强烈最直接,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例如开放环境公益诉讼渠道,或者让群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决策、监督。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吴正方也认为,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需要政府科学决策、集体决策,真正让第三方机构公正论证,地方政府生态建设不能只有规划、没有监督。
韩伟强调,很多“伪生态建设”未经过科学、民主的论证,而是部分领导的“拍脑袋”决策。因此,根治城市伪生态,必须运用制度约束政府权力,通过立法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同时,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让环境、生物、园林、文化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广大市民参与进来、公共论辩。“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监督机制,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公众参与度低、监督滞后乏力。”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表示,能够整合公众、媒体以及人大、政府等的多元监督参与机制急需完善。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伪生态建设”在中小城市大有市场。吴正方认为,目前城镇建设普遍存在无序、无规划现象。小城镇应该是未来几十年发展、变化最快的地方,特别需要有总体生态规划,并严格执行。
生态建设应注重本地物种和材料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本地物种推广非常重要,一个物种在本地生存,是千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最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吴正方表示,城市要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同时,生态城市建设应该低成本、耐用。
长春市街道两旁的绿化树以松树为主,其次是杨树和柳树。有市民认为,过多的杨树和柳树让长春市生态绿化失去了特色。长春市与东部长白山一带气候条件类似,专家表示,长春应该借鉴长白山景色和树种,“培育本地树种花费小、成活率高,城市也能保持自己的特色。”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王文杰:哈尔滨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态城市建设
最近在贵阳召开了生态峰会,提出了要建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200个国家级森林城市,这是到2020年的目标,现在已经有165个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个。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树木大有可为【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