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扼住古迹复建的“怪诞轮回”

2014-04-23 08:46:09    作者:祁建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当今社会对保护古建筑、古迹有一种极为奇特的“逻辑”:古建筑可以拆了重建,遗址可以推了重新找块地方安放。这种逻辑的出发点在于,传统文化保护应为经济发展让步,即便保护也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这让古建筑、古迹的保护显得“捉襟见肘”,无经济价值时保护松懈,有经济效益的时候,多数时候是需要地皮了——直接拆了,另找块地方重建。甚至当发现被拆的是个“宝”时,偶发奇想再来花重金复建,复建一个不伦不类的现代建筑、一个山寨版的复原建筑,真可谓“折腾”……

  复建古迹并不是保护“古迹”

  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首先应该是真的,而不是仿建的、复建的,拆除真古迹兴建仿古建筑,或是对消失多年的古迹简单臆想重建,是“灾难性的做法”,是违背遗产保护原则的破坏行为。古迹复建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种谎言,误导了我们的视线也误导了后人。

  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验证民族素质的沉重砝码。艺术史学家马克斯·弗里德兰说 “提到文明,一只鞋子所能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和一座大教堂蕴涵的内容一样多。”现今,各地都开始意识到,原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为此不惜大兴土木无中生有,营造出众多假古迹。古迹的重建,是在承认当时拆除的决策失误,还是仅仅在赶时髦?

  2012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不得擅自拆除、迁移。已经全部毁坏的,不得擅自在原址重建、复建。

  一些古迹的重建真的能复古吗?其实不然。保护历史遗迹维持原本状态更重要,任何恢复性重建都是破坏历史。文化遗址需要靠想象来弥补残缺,不能靠重建来塑造辉煌。

  凡事都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要一提尊重传统,就全面复古;不要一提保护文物,就仅仅想到重修。从文化的角度和文明的层面看,文化生态是不可再生的,不像自然生态,破坏了可以重新再来,可以退而还之。文物古迹一旦被破坏,就再也无法复原,原样克隆也是假的,是仿制品,其价值与真迹有霄壤之别。文物之所以是文物,一方面因为其历史久远,另一方面则是在经历了千百年后,它已由一件普通物品变成承载了文化意义的珍贵财富。重建能包含这两方面的特性吗?显然不可能。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原来已经存在的东西,使其继续留存下去,使其所留存的历史信息不要再遭到损坏,这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措施就称为保护行为。已经不存在的东西,已被损坏,或早已湮没的建筑或构筑物,将其重新建造或按所谓的原样恢复,这不属于保护。复建这些历史景观,主要是为了旅游活动、文化活动等经济发展的需要,它不拥有真实的历史信息与历史文化价值。我国许多地方往往把复建、恢复历史景观也称之为保护,这是对保护的一种误解。

  应严肃地对待历史

  今天到处盛行复古仿古,打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旗号,已经消失的古建筑古遗迹要恢复,拆掉的城墙在重建,历史传说在臆造。在名胜古迹地、在历史文化风景区,满目所见都是假古迹。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古建筑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觉得在现代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越来越多,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成为一个趋势。中国传统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在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科学各个方面知识的媒介中,古建筑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详细】

中国古建筑中的气口——天井(多图)

  天井,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古民居及祠堂、庙宇中极为常见。老住宅区,房屋与房屋之间或与围墙之间围出的露天空地称之为天井,是老宅采光、通风最主要的构造,同时它能使建筑空间更加灵活,构成美妙的环境景观。【详细】

留住古建筑的“原汁原味”

  重开发、轻保护,使古建筑的传统格局和风貌遭到破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