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城镇化带动做大发展空间

2014-05-06 09:26:04    作者:袁晓虎 林石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2010年2013年4年间,贵州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强劲地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推进了综合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镇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城镇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夯实发展基础

  2013年,贵州省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354.77亿元,综合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启动实施铁路、水运、高速公路等“交通会战”,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281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128公里,水运通航里程3563公里;贵阳龙洞堡机场二期投入运营,遵义、毕节、黄平3个机场陆续建成通航,形成“一干八支”民用机场布局;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夹岩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启动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工程和地下水利用工程“三大会战”;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7.05平方米,4年增加了1.02平方米;城镇供水普及率达88.6%、燃气普及率达58.7%、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4.8%、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9.4%,4年分别增加了3.2%、4.5%、44.8%、19.6%。

  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有效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促进了综合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大完善,释放内需潜力,为贵州城镇化进一步提速提质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动力。

  做大发展空间

  从2013年起,贵州开始实施建设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旅游景区“5个100”工程。2013年,“5个100”工程共完成投资3588亿元,招商引资签约资金11340亿元,到位资金4149亿元。

  实施规划引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完成《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编制,初步构建起“一核、一群、两圈、六组、多点”的省域城镇空间布局。编制实施了《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黔中经济区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全力推进贵安新区建设,重点打造贵阳、安顺、遵义都市圈,壮大和培育省内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经济增长平台。完成毕节、铜仁撤地设市,推进六盘水、毕节、铜仁、凯里、都匀、兴义城镇组群发展。城镇空间结构体系逐步完善,2013年全省城镇建成区面积1280平方公里,4年增加了397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明晰发展层级,有效带动了生产要素集中集聚,优化资源配置,为贵州城镇化进一步扩容增效拓宽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后劲。

  优化发展路径

  城镇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加强,推动第二产业加速壮大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出台实施工业强省决定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加快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意见,建成工业园区4022平方公里。2013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364.99亿元、增加值完成557.18亿元,4年分别增加了841.08亿元、333.23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2013年,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40.5%,4年增加了2.8%。房地产开发投资1942.54亿元,4年增加了1571.29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4.1:37.7:48.2调整为12.9:40.5:46.6,推动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转变。

  城镇产业支撑能力的不断增强,引导更多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多方向、多形式促进形成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园区以第二产业为主、郊区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主的城镇产业由内向外、合理分布的新格局,优化了三次产业发展路径,增强了发展活力。

  厘清发展目标

  以消费带生产,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转移进城进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建设农业示范园区。2013年,1253家企业入驻100个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培育农民合作社1288家、社员10万人。100个示范小城镇“8个1”和“8+3”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4年来,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259.1万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47.98万人。

  带动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和公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6项行动计划。4年来,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比例达53.2%,上升了22.7%。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13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7.2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87.22万人。实施教育“9+3”计划,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等校企合作模式,引导学校建到园区、车间搬到教室,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4年来,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3.7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7.61万户。

  通过城镇化带动,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厘清了发展目标,增强了发展信心。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专业展开幕

  5月26日上午,兰州理工大学【详细】

乡村规划师的人才困局:有情怀缺归属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规划工作,8年前就走进了成都的乡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乡村规划师开始招募了。【详细】

这5年中国城市规划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处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