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规划3.0版“探秘”:跳出北京规划北京

2014-05-07 09:41:25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浏览次数:


  河北中南部是京津冀倾斜的一角,既难以接受京津的辐射与带动,中心城市的规模与实力又不足以辐射带动这一地区。应加快石家庄、邯郸、衡水三市的发展,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改变由北向南递次倾斜的空间形态。

  总之,城市群之间要形成点状或网格状布局,要留出生态空间,要“透气”;千万不要单中心拓展,一层一层“摊大饼”。

  突破体制障碍 实现利益共享

  记者: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和障碍?

  肖金成: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行政区划分割等多种原因,导致一体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体制障碍;二是京津与河北之间发展落差太大;三是空间无序开发严重。

  在公共服务方面三地差距很大,这么大的差距需要拉平,如果往上拉就需要大量资金,那么资金从哪里来?如果往下拉,北京市民肯定不干。第二,基础设施的共建资金怎么解决?显然,北京财政实力强,但河北实力比较弱,这就涉及财政体制改革。第三,三方在协同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由谁来协调呢?

  记者:行政区划分割、各自为政既然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首要障碍,那么,怎样突破这个体制障碍呢?

  肖金成:如果有一个协调机构,当然更有利于京津冀合作。但是,京津冀是两市一省,长三角是两省一市,还有一些跨省的经济合作区域,甚至还有更大范围的经济区,是不是都要设立一个协调机构?这会有一个比照的问题。

  京津冀如果建立一个市长联席会议制度,京津冀加上河北各市,一起来协商,也是可行的。长三角就是这种架构。不过,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到京津冀,效果如何还不好说。

  原来有个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带有中央派出的性质,如果能把它变为京津冀协调委员会,由中央高层出面,提升其协调能力,这也可以作为一个选项。

  记者:除这个协调机构外,还需要建立哪些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协作体制和机制?

  肖金成:首先,通过上述高层协调机构,建立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出台区域经济合作政策。在政策设计上,既要考虑到整个区域的利益,又要根据京津冀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

  第二,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的区域规划。

  第三,建立统一市场,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并由此保障企业资源配置的区域化。

  规划一定要有科学性、权威性和约束力

  记者:你曾参与很多区域规划方案的起草工作,请你介绍一下此类规划的基本编制程序。就首都经济圈一体化规划而言,在编制中应把握什么原则?

  肖金成:规划编制本身还是很有难度的。哪些东西应该写进规划,哪些东西不应该写进规划,本来就很难确定。因为你不能面面俱到,如果面面俱到,搞出几百万字的规划,还没等你看完,规划就到期了。规划应该具有科学性,要吃透市情省情。

  同时,规划还要考虑每一个主体的利益诉求,但是主体之间的诉求有时是相互冲突的。比如,北京发展哪些产业?不发展哪些产业?在规划里需要明确。天津港和河北的港口要不要分工?如果分工,将如何分工?

  那么,如何对规划进行论证?首先,听取每个行政主体和利益主体的诉求;第二,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第三,与部委对接。比如说,建机场得找民航局,规划新区得找国土局,环评得找环保部,这些部委的意见都需要听。

  记者:各方利益诉求不同,会不会对政策制定者施加较大影响而使得规划减弱公正性和科学性?

  肖金成:这就需要国家高层去判断。如果过多地迁就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规划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规划最重要的是要标明哪些地方不能干什么,就是所谓的“负面清单”。因此,规划一定要有科学性和权威性,还要有约束力。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