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建城门该不该连接明城墙
从明朝开始,历朝历代都对西安城墙进行了很多次的补建、维修和修缮,但都没有脱离原有的形式、规制等等,建筑位置更没有发生改变。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
即使被某个著名古建筑权威称为中国仅有的三个古城墙“真货”之一的荆州古城,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古城保护,改革开放后分别增开了新南门和新北门;1988年重建了宾阳楼。古城的南门、西门的城楼以及雄楚楼、仲宣楼、明月楼的重建项目都在规划之中。
国际社会最初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通常是为了保护史前时期的古老遗物。1981年,悉尼歌剧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世界遗产委员会以“竣工不足10年的建筑作品无法证明其自身具有杰出价值”的理由予以否决。该项目虽然申遗未果,却引发了人们对20世纪人类创造的审视和思考,即在充分重视古代遗产的同时,如何评判和对待那些未足百年的人类创造。2007年,在首次申遗遇挫的26年之后,悉尼歌剧院以20世纪遗产的身份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针对变化的世界,《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都在与时俱进。面对现实,中国古建筑界必须脱下“皇帝的新衣”,把对单体文物、单体古建筑的过分关注,转移到对有价值的片区的历史风貌的保护、控制与恢复上来。现代人与古人的“珠联璧合”,必然成为保护文化遗产和创造“未来遗产”的必由之路。
如果认同这个思路与结论,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南京恢复城门,连接明代城墙,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城防体系,肯定更有利于传承中国古代城墙文化的价值与信息。虽然某位偏激的权威宣称“国内古城墙只有三个半是真货荆州、平遥、兴城和‘半个’西安”有些夸张,但北京、成都、杭州等最具分量的历史文化名城绝无可能恢复古城墙,因此遑论城墙与城门的完整性。
我认为,只需要把眼光放到50年至100年之后,南京和西安在恢复城墙完整性上的努力就会变得无比伟大。假设我们的古人也抱着今日迂腐权威专家的态度,以古建筑所谓的“原真性”,而在当时无所作为,那么今日中国不仅没有城墙,更不会有长城,权威们只能“望图兴叹。”
毋庸置疑,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在城市转型大潮中,留给古代文化的空间已经非常狭小,现在从事文化重建,既是性价比最佳的时期,更是最后的机遇期。
南京为修复城门花10亿元,高不高?高,但从“未来遗产”的角度,其产生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更高。如果现在不做,由于各种成本的不断提高和预留空间的消失,未来可能想做、能做的可能性将会变得极为渺茫,也许花更高的代价也难以做成。
编辑: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