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断裂:城镇化文化建设亟待重视
持续多年的超大规模城镇化发展深刻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就社会文化来说,一方面,2.6亿农村居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定居,延续数千年、以农耕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后继乏人、文脉断裂的困境;另一方面,城市的组织与管理者在过于重视城市“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大忽视了文化“软件”建设,对城镇化发展中的文化需求因应不足,造成城市本土居民与进城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无法得到满足。
北京持续多年的超大规模城镇化发展深刻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就社会文化来说,一方面,2.6亿农村居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定居,延续数千年、以农耕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后继乏人、文脉断裂的困境;另一方面,城市的组织与管理者在过于重视城市“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大忽视了文化“软件”建设,对城镇化发展中的文化需求因应不足,造成城市本土居民与进城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无法得到满足。对新型城镇化而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
后继乏人:传统文化面临断裂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新型城镇化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视传统文化,是因为持续多年的城镇化建设让2.6亿农村人口的由乡进城,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化面临后继乏人、传承断裂的窘境,其中尤以传统村落的衰落最为触目惊心。
住建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我国传统村落现存数量约1.2万余个,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自然村总数的0.5%。这些村落大多分布在贫困地区,其中云南294个,贵州292个。在这些传统村落中,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不到5000个。
在数量日益减少的同时,我国一些传统村落大多存在空心化、产业发展乏力等普遍现象。记者在山西等地采访发现,传统村落面临“人走屋塌”的困境。在山西晋城泽州的洞八岭村,景象一片萧条,年轻人搬了出去,只有寥寥无几的孤寡老人还住在村里。村里55%的建筑物已经倒塌。
因应不足:城市文化消费无法得到满足
城市在接纳农村居民由乡进城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住房、就业、随同子女的教育等公共服务问题,这是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应止步于此。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福建积极预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
8月9日,福建省住建厅发布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预热活动的通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