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市建设当避“想当然”

2014-05-20 09:16:18    作者:张立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

  据媒体报道,吉林吉林市投资3亿建的相当于1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客运站,因为地理位置较偏远,也没有公交线路等配套设施,导致乘客和车辆均不愿前往,为此,当地将另投10亿新建客运站。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个案,而且还在陆续上演。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城市化大跃进的模式就是建造“新城”,即在老旧的城区外建设一个新城,有的地方叫开发区。除了将政府行政部门迁移进新区外,还会把汽车站等人流枢纽也搬迁过去,以聚敛人气。

  还有一个类似的现象,就是在高铁途经的中小城市,往往把高铁站建在远离市区的郊外,或者处于新区附近。其目的大同小异,就是希望以这种交通枢纽为卖点,带动物流、人流及服务业发展,刺激周边土地和房产升值,成为当地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一般汽车站或新火车站都会配套规模宏大的商业设施,但事实是,这些交通枢纽工程并没有带来多大人流,商业设施甚至门可罗雀。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的GDP主义。对于普通中小城市,没有太多产业和资源,大部分是靠房地产开发与政府基建等刺激经济增长,思路是存量不动,大建新城,因为征地成本低(主要是农地),政府部门还能搬进豪华办公楼,配套有广场、公园及宿舍区等。在这种模式下,人口依然聚集于老区,各种公共服务与商业设施很难搬迁,于是,鉴于老城过于拥挤,迁移城市交通枢纽成为一个普遍选择。

  但是这些位于郊区或新区的长途汽车站、高铁站等,都远离人口聚集的老区,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不仅费时,更费钱。同时,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增量极为有限,豪华新区很难吸引多少居民,因此多为“鬼城”,这些交通站点成为昂贵而被浪费的地标建筑。

  这只不过是全国“新城”现象的一个缩影,他们犯了同样的毛病,在缺乏产业及人口数量支撑的前提下,超前规划和建设,使得这些新城和基础设施不仅无法为大部分居住于老城区的市民提供便利的服务,还空置严重,有一些甚至可能几十年都无法消化,成为政府财政负担。

  这种大跃进的根源就在于城市规划与建设几乎由决策者想象力决定,因为新城如一张白纸,可以随便涂抹。而老城区的基础设施老旧不堪,却没有财政投入进行维护和翻新。也就是说,新城建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市民,而是为了地方官政绩,这种随心所欲的建设已潜存着巨大风险,必须得到制约。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