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治污,人工湿地灵不灵?
盛夏来临,五指山市水满乡方好村边旁的小河边,花圃里的一簇簇天堂鸟花在阳光下开得娇艳。不是公园,也不是花卉养殖基地,这片花圃是方好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环节。郁郁葱葱的红花绿叶下,流动的是村中57户家庭排放的生活污水。
2006年,文昌市文教镇首次引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2008年,开始面向全省农村推广。当前,我省共建成59处村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处理能力达2.9万吨/天,效果初显。然而,工艺虽然已经相对成熟,但由于多种原因,我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目前还难以得到大面积、高效率推广,甚至部分前期建设投入使用的系统已经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效果甚好,为何会陷入瘫痪的困境呢?
现状—
农村污水排放“听天由命”
污水排放量占全省污水总量的50%左右,而集中处理率仅10.8%
还未走进这座青山绿水中的小村庄,恶臭就扑面而来。只见,不远处的青山脚下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生活垃圾;村道两旁的排水沟里腐烂的鼠尸和猩红的槟榔水渍混作一团,任凭污水冲刷……这是4月17日,记者随省人大2014年海南环保世纪行暨农村生态环境情况专题调研组,在中部市县一村庄看到的触目惊心一幕。
据当地镇干部介绍,多年来,村里的污水没有管网收集,只能顺势而流,进入周边不知名的沟渠或河溪,而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只能“听天由命”,依赖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去稀释、降解。
这只是冰山的一角。数据显示,我省乡镇及农村污水排放量远远高于工业排放量。
据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统计,2013年,我省乡镇及农村污水排放量共计2.82亿吨,占全省污水总量的一半左右,为工业排放量的5倍之多。而其中每年仅COD(化学需氧量)一项就平均有9.73万吨,占全省COD总排放量的56%,是工业COD排放量的10倍。
农村生活污水量大,其集中处理率却仅一成左右。
“尽管2013年,我省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相较2012年已经提高了4.7个百分点,但总体仍然较低,仅10.8%左右。”海南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金羽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海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七大重点工程”,其中一项就是以“乡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保护工程。
记者调查发现,我省乡镇及人口数量较大的村庄污水量大,且多有集中汇流口,所排放污水基本能够得到科学处理。但普通农村生活污水量较少,大部分农村缺少或根本没有污水排放及收集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形成面源污染,造成环境污染、威胁村民健康。
省环科院工程师钟柳明告诉记者,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可能导致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而农村多有水井,农民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势必对身体造成危害。另外,污水积留容易形成污水池,滋生蚊虫,污染农村环境和村民食品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的农村,如果无法系统收集和处理生活污水,致使饮用水源保护区受到污染,那么造成的危害更大。”省环科院院长、研究员岳平指出,到那时,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也将无法保障。
大刀阔斧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已经迫在眉睫。
编辑:zhaoxi
相关阅读
江西成立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
近日,江西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担任顾问。本届专家委员会由来自生态环境、气象、土壤、地理、监测、动植物保护等各个领域的31名专家委员组成,其中外省专家7名。【详细】
海口市湿地保护协会成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