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品荣:古宅是古城风貌的载体和灵魂

2014-06-06 09:04:24         来源:苏州日报     浏览次数:


  把老宅拆了是对老宅最大的毁坏

  苏周刊:老宅的变迁有三种类型:一是老宅变工厂;二是城市建设中消失的,如原松鹤楼板场孙岳颁故居“墨云堂”,东北街原154号韩菼故居“种梅书屋”,学士街升平里14号笑园,慕家花园原16号毕沅小灵岩山馆等等;第三种是变公房,居民大杂院。您觉得哪种对老宅的毁坏性最大?

  张品荣:老宅再破都可以修复。对老宅毁坏性最大的应当是把老宅拆了,不存在了。工厂占用老宅而将其毁坏或拆除的,我估计一下,约有四五十万平方米。城市建设中,估计有百万平方米以上的面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拆除老宅,这是难免的,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街坊房地产开发中,成片拆除了众多老宅,实在可惜。

  至于七十二家房客共同居住着的老宅,虽然居民使用中对老宅有不少损坏,但毕竟它仍在,仍有修复它的可能。从另一角度看,我们还要感谢他们,正因为他们住着,这些老宅才得以保存下来。如果只留下点文物单位或控保建筑,成了盆景,苏州小巷的风貌就没了,那古城风貌也就没了。

  据我估算,古城区属于全国、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宅41处(没有包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8处私家古典园林),建筑面积8.34万平方米,属于控制保护古建筑的老宅有150处,建筑面积22.46万平方米,这191处老宅总建筑面积约有30.8万平方米,是老宅的精华。同时散布在平江历史街区、桃花坞历史片区、怡园历史街区、山塘街历史街区及在古城其它区域的老宅,估计有130万平方米。两者相加总共可达160万平方米,约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

  古宅建藏书楼是古城独有的生活方式

  苏周刊:好多老宅都建有藏书楼,这是苏州老宅的特点吗?说明什么?

  张品荣:苏州文人雅士众多,历来崇文重教,他们喜爱读书藏书,所以老宅里都建有藏书楼(书斋)。他们在藏书楼不但读书藏书,还编纂古籍,刻印精品,传承后世,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古籍珍品。所以古人藏书是一种风雅,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读书藏书不但是自己的欢娱,还是他们教育子孙最好的方法。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