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品荣:古宅是古城风貌的载体和灵魂
2014-06-06 09:04:24 来源:苏州日报 浏览次数:
原宋宅紧靠平江河,大门在菉葭巷53号,现在曹胡徐巷76号、80号。现宋宅仅保留正落第四进楼厅、第六进后厅及东落第四进楼厅等主要三幢建筑。现在居民住在里面,还有一幢楼是他们的后人住在里面。
潘家(贵潘)家族,子孙众多,建有众多宅第,至今还留下十余处老宅,主要的有六处,它们是:钮家巷3号状元潘世恩故居,又称“留余堂”潘状元府。潘状元府今年年初刚修复,据说将辟为状元博物馆。潘世恩大伯父潘奕隽,乾隆进士,故居在马医科38号,称“躬厚堂”。潘世恩二伯父潘奕藻,乾隆进士,故居在蒋庙前2~10号,称“存诚堂”,又名潘太史府第。原正门在蒋庙前4号,后陆续拆改,已不成布局,分割成各个门牌了,潘家后人还住在里面。现潘宅内较精致厅堂有:东边落靠临顿河有一只座西朝东纱帽厅; 正落有扁作大厅、鸳鸯厅及硬挑头帖式楼厅;西落有花篮厅及三只楼厅,是保留厅堂较多的老宅。潘世恩第四子潘曾玮故居,在西百花巷4号,称“养闲草堂”,现存楼厅两幢。上世纪七十年代剧装戏具厂改建厂房时,将花园内建筑艺术较高的“海棠亭”,移建至环秀山庄,“桂花厅”搬迁到刺绣研究所,后又移至石湖渔庄。潘世恩侄子潘遵祁(潘奕隽的孙子),道光进士,故居在白塔西路13~15号,称“西圃”,现属烟草公司,目前还保存大厅、第四进、第五进两幢楼厅,西落花厅保存较好。潘世恩孙子潘祖荫,咸丰壬子科探花,故居在南石子街6~10号,2013年潘宅的东落花园与正落的“攀古楼”、“滂喜斋”已原样修复。
潘家(富潘)老宅现留存的主要有三处,一是徽商潘麟兆于清乾隆时所建的“礼耕堂”,在卫道观前1-8号,现已成为平江历史保护街区古建老宅的代表。上面也讲到了,它是苏城当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老宅。我曾多次走访“礼耕堂”,发现“礼耕堂”西侧靠近平江路那边还有一座二落四进的老宅,经了解,这是一座许姓的老宅。据许氏后裔讲,是他们祖辈在民国初年用两万银元从潘家买下的,他们许家一直居住至今。那建筑形制与“礼耕堂”十分相似,因此可以断定,现在的“许宅”亦是乾隆年间“礼耕堂潘宅”的一部分。还有两块是原振亚丝织厂占用的正落前三进与西落部分(目前租给人家做了私人会所)和正落后三进及以东的居民居住部分,所以“礼耕堂潘宅”规模应是七落六进。
第二处是“端善堂潘宅”,位于大儒巷48号,因潘家后裔出了个水利专家潘镒芬,我们又将“端善堂潘宅”称为“潘镒芬故居”,五落六进,现在居民住在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宅子有四条备弄,有一条较宽,弄里还有一座楼梯,直通第四进楼厅,有一次居民反映楼板渗水,我们上楼发现木楼板上铺着方砖,我第一次看见与现在的水泥楼板同样功能的防水建筑。
第三处是“思绩堂潘宅”,在齐门路84号,该宅最精彩的建筑是第三进檐廊花篮楼厅,它是将廊柱部位改作花篮,叫偷廊柱,这种构造的花篮厅在苏州仅此一家,十分珍贵。1999年,房管部门对老宅进行大修后,目前空关着。
韩菼老宅在今东北街,解放初韩宅有两落四进,东落前二进是雕刻精美的对照花篮厅。1975年长风机械总厂因生产需要,要改建韩宅,其中南面一只花篮厅经市文管部门同意,移建至古典园林狮子林原荷花厅的位置,这也是韩菼老宅留下的唯一古厅堂。
韩菼兄弟韩樵的玄孙韩崇故居在大儒巷迎晓里4~8号,他是吴大澂的外祖父。韩崇宅正落五进,西路花厅保存完好,花厅前庭园,原有湖石假山,现为居民晾晒衣服的场地。
韩家曾经拥有的“洽隐园”,现名为“蕙荫园”,位于南显子巷18号,苏州市第十五中学内。至今已修复,保存完好。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