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筑文化留住乡愁

2014-06-12 10:27:11    作者:顾孟潮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乡愁是一个说不尽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为乡愁困扰。

  台湾文学大家余光中先生有一首抒写乡愁的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这首诗引起海峡两岸多少炎黄子孙的共鸣。

  我也有乡愁:经常回忆被老北京称作“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城门是我的乡愁;经常回忆老北京胡同四合院里的核桃树、夹竹桃、金鱼缸……是我的乡愁;经常回忆老北京城墙上的酸枣树、蜻蜓、蝴蝶,槐树上的马蜂窝、燕子窝、护城河里的游鱼是我的乡愁;还有中学时代我每天上学进进出出的八中斜校门、附近的儿童医院水塔、四部一委的大屋顶等都是我回味不穷的乡愁。

  乡愁是引发建筑师追求梦想的动力

  从建筑师的角度看,乡愁是引发建筑师追求梦想的动力。它能促使建筑师加强学习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危机意识——也就是说,在你的作品中,“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它是建筑师科学创造意识的组成部分。

  前几天我去菜市口,看到的是一个大豁口,许许多多珍贵的历史遗存都不见了。北京的城墙也只残存了400米,护城河已经成为一条死河,过不了多久还得清淤。作为见证北京悠久历史的城市建筑文化,如今整体模样已经面目全非了,乡愁也不见了。

  城市与建筑创作的特点就是非零起点,只能在科学保存和保护的前提下“接着说”(包括留住乡愁)。在缺乏现状调查和科学理论依据的情况下“从零开始”,没有乡愁意识那不是很荒唐的吗?

  建筑文化中的乡愁

  乡愁是人们直觉有效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文化中对乡愁的顾盼也比比皆是,这也是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和许多古迹多次毁而复建的原因。“人去楼空江自流,白云千载空悠悠”,建筑名作与文学名篇彼此呼应唱合的佳话层出不穷。建筑思维中的情景意识、角色意识和风险意识里都会看到乡愁,因为在人们的建筑行为中,它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屋顶、斗拱、园林艺术充分表现了古人的乡愁意识。大屋顶有山崇拜的影子,斗拱是对树木的依恋和模仿,园林是古人追求诗意栖居境界的物化形式。

  中国是一个诗的民族,很早以前就在追求诗意的栖居,(也就是留得住乡愁的栖居),并且历代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有众多诗的建筑、诗的城市和诗情画意的园林源源不断地问世。

  如南方的苏州私家园林和岭南庭园式园林,为人们熟知的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北方以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山西晋城8代人接力式完成的、形似一座小城的60万平方米常家庄园,陕西米脂窑洞集粹城堡式的姜氏庄园,四川充满山野趣味的巴蜀园林……许多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园林杰作。因此,中国园林无愧为“世界园林之母”称号。

  不留住乡愁就不会有建筑的本土化,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建筑特色,不会有城市建筑文化的成熟,不会有建筑人格的提升。

  乡愁是对故乡、对祖国、对生我养我的家乡最为深沉的爱,是想把自己故乡建设好的心愿,是建筑师职业的文化基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乡愁的人,能够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建筑师。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专业展开幕

  5月26日上午,兰州理工大学【详细】

乡村规划师的人才困局:有情怀缺归属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规划工作,8年前就走进了成都的乡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乡村规划师开始招募了。【详细】

这5年中国城市规划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处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