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乡村建设见闻,点亮山村“安居梦”
2009年,国家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此后,广西每年将农村危房改造列为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广西农村危房改造成效如何?有哪些成功经验?遇到哪些瓶颈问题?记者就此进行了实地走访。
350万群众喜迁新居
“以前房子建在山头儿上,打几根木桩,钉几块木板,扎几把茅草,就这样住了几十年。”在百色市那坡县百省乡那布村水弄二组,苗族同胞陶建国与屯里其他16户村民一样,过去住的是风雨飘摇的危房。
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广西,农村贫困面大,住房安全问题突出。截至2009年年底,像陶建国这样的危房户,全区共有165.5万户,涉及近680万贫困人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介绍,为解决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广西制订了《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出台了农村危房改造技术导则、工作规程和管理、验收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逐年拓宽并扩大危房改造面和量。
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如今,陶建国所在的水弄二组,数十间砖瓦房建设有序,一字排开,依山而建,很多住户门前都停放着摩托车和农用三轮车。“住的问题解决了,生活也有信心了。”
在河池市天峨县高寒大石山区大曹村大垌屯,曾经遭遇“半夜里常被漏雨惊醒,抱着小孩满屋子找地方躲”的韦爱芬,如今“下雨也不怕淋湿了”。这个小村屯,已相继建起一幢幢新楼房,整洁的水泥路通达每家每户。
2009年2013年,广西累计投资366.19亿元,完成农危房改造84.5万户,约350万贫困群众喜迁新居。
政策向民族边境地区倾斜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省区,与越南接壤的边境线长达1020多公里,受历史、自然等条件的制约,有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10个边境县的群众住在“夏不遮雨、冬不御寒”的危房里。“原来的房子是用石头、泥巴和木条垒起来的,牛、猪等圈养在后院,住着不安全,还天天闻臭味儿。”在中越边境线上的崇左市大新县硕龙镇村门屯,张斌和爷爷、奶奶围坐在敞亮的客厅里,边看电视边对记者说。2012年,他领到1.8万元政府补助,又自筹一部分资金建起了这栋新房。记者看到,明净的厨房用玻璃门与客厅隔开,在洁净的卫生间内,一按阀门,污水便哗哗地冲进了下水道。大门外,是几排凸显边境特色的新民居,几个小孩正在水泥铺就的村道上玩耍着。
在硕龙镇另一个距离边境线只有两公里的逐梅屯,许元富正在新居前挥铲填土,修整门前的道路。1993年以前他住的是泥巴房,之后是木瓦房,三代人包括大哥一家共6口人挤在不到70平方米的房子里。许元富说:“一个锅头、一张床,大人打地铺,老人小孩睡床上,冬天或雨季就用胶布堵住缝隙,很难睡个安稳觉。”
2013年,许元富申请到两万元补助,又向亲戚借了5万元,这让他第一次在安全舒适的新房里过春节。也是在这一年,许元富结了婚,要了孩子。
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广西重点向少数民族自治县和边境县倾斜。边境地区户均补助高于其他地区2000元2500元。2009年2013年,广西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0个边境县27.73万户群众告别危房,大多数建起了砖瓦或砖混结构楼房,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境稳定。
编辑:zhaoxi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专业展开幕
5月26日上午,兰州理工大学【详细】
乡村规划师的人才困局:有情怀缺归属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规划工作,8年前就走进了成都的乡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乡村规划师开始招募了。【详细】
这5年中国城市规划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处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