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族文化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品位
清澈的开都河水穿城而过,干净宽阔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浑圆饱满的清真寺穹顶掩映在树海花丛中,休闲小景如明珠散落……这个坐落在新疆古丝绸之路上的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古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如今处处彰显着疆南水乡的新貌。
焉耆县作为新疆唯一的回族自治县,如何把回族文化、热情淳朴的民风民俗更好地融入城乡建设,打出地方名片?全国人大代表、焉耆县县长席文海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探索用民族文化来提升城乡建设品位、依托城乡建设保护发展民族文化的特色城镇化过程。
县城建设飘出民族文化“味道”
“‘花儿之乡、商贸重镇、美食名城、红酒之都’是焉耆的四张地方名片。我们在城乡建设中一方面注重拓展县城、城镇规模,另一方面更注重突出建设风格。”谈及焉耆县的建设,席文海表示,民族风情是关键词。
焉耆回族自治县居住着回、汉、维、蒙等29个民族,其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独特文化特质。这里有着回族民歌中最具特色,最为丰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花儿”,还有着“九碗三行子”等民族美食。焉耆又曾是古丝绸之路中道重镇,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曾渡开都河(唐朝称流沙河),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就是依托开都河穿城而过的优势,焉耆县城建设做足了“水文化”文章。
席文海介绍,2011年以来,通过政府出资、城投公司融资、土地收益、资产置换、援疆资金、项目资金、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投资20多亿元经营县城,按照水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现代城市建设目标,重点实施了开都河县城段两岸滨河大道硬化、景观绿化、河堤亮化、铺设步道等基础建设,在两岸河堤设置临河观景廊亭。结合开都河渊源和西游记传说,坚持传承与保护,建设横跨开都河的人行景观桥“流沙河古道”,用于游人观景。实施北河核心区开发建设,建成滨水休闲区,使之成为焉耆北大门的地标性景观。实施南河景观建设,在两岸划分不同主题的景观区域,设置不同风格的小品节点,摆放焉耆马、焉耆“花儿”、焉耆美食等雕塑小品,把焉耆的自然风光、历史渊源、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融入其中,实现以水养城、以水建城、以水兴城。
村寨建设打出民族特色“招牌”
焉耆有丰富的回民小吃、花儿艺术、回民刺绣等民族风情资源,政府如何搭好台子唱好旅游这台戏,是推动自治县产业升级的关键。
席文海对记者说:“除了在县城建成集回民餐饮、民族工艺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独具回民特色的‘回民小吃一条街’、‘回回民居宴一条街’之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焉耆的一个招牌。”
在永宁镇下岔河村记者看到,沿路两排整齐的房屋都粉刷上了淡黄色、房檐上雕刻描绘着回族纹饰。“玉兰娘家刺绣手工艺品”、“胖努海儿回回席”、“农家乐”等由政府统一制作的绿色招牌醒目而古典。而这些民族风情小店现在已经成为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2013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40元,位列全镇第一。“下岔河村被国家民委列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我们焉耆县将民族村寨项目与镇域规划、新农村建设、安居富民工程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利用项目建设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下岔河村是焉耆县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餐饮、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席文海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民居保护和改造为重点,继续对回民住宅进行‘穿衣戴帽’改造,融入民族元素,突出回民住宅建筑特色,保护好回民传统生活方式和建筑形式,带动民族特色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创建。希望焉耆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成就,能够对其他民族地方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编辑:zhaoxi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专业展开幕
5月26日上午,兰州理工大学【详细】
乡村规划师的人才困局:有情怀缺归属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规划工作,8年前就走进了成都的乡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乡村规划师开始招募了。【详细】
这5年中国城市规划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处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