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八水“润”人“润”城
从历史上的八水绕长安,到现在的亲水生活,水,对于西安人而言,不仅是须臾不能离开的生活必需,更为西安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从“八水绕长安”到“八水润西安”,一“绕”一“润”之间,体现着从表象深入灵魂的变化,彰显出西安建设美丽城市的担当和创新发展的智慧。一条条波澜沿着城市的脉络纵深、延展,所到之处润出了发展,润出了生机,润出了幸福。本报今起开设《西安水的故事》专栏,讲述八水对西安的润泽与改变。
从排队打井水到吃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从在烂河滩摘野菜到如今徜徉“关中江南”湿地公园。如果说“八水绕长安”“绕”出了一座古城,“八水润西安”则赋予了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机与活力,让其中的市民能够“望得见南山、看得见八水、记得住乡愁。”
井水到自来水
西安人不忘水的珍贵
侯青莲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初,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我出生的时候建国门还是一面土墙,我家就在安西街一个大杂院里。”侯阿姨说,从记事起,街访邻居就是一起用水,“那时候的水龙头很大,带杆子,是从井里压水的那种。”
到上世纪60年代,不少西安人用上了自来水。“巷子里一共十几个院子,但只有一个公用水龙头,有固定的接水时间。”侯阿姨略想了一会儿说,“那时候能用上自来水是很骄傲的事。为了吃水方便,家里除了一米多高的大瓮,还找来个铁皮水桶,还有挑棍、水瓢。”“一放学我们就要先去挑水,家家户户排在水龙头前,大人们聊天,孩子们玩,感觉时间很快。”
生活慢慢改善着,巷子的土路变成了砖路,砖路变成了石子路。但无论道路如何变化,每每走到巷口,总有一条条水印,连接着一个个回家的身影,“现在想想,很温馨”。“那时候是按户收费,但每家每户都很省,淘了米的水洗菜,洗了菜的水洗碗,洗了脸的水洗脚,洗了脚的水拖地。”
80年代初,侯阿姨一家搬进了楼房,家家户户装上了分户计量的水表。尽管用水方便了,但有时候还是会停水。“后来我们就把瓮也搬上楼了,放到厨房水池子后边的柜子里,只要来水了就接满,吃的时候一瓢一瓢舀。”
虽然现在用水方便了,但侯阿姨还是“一水多用”,总想把水利用得“扎扎实实”。“那时候家里用的是坐便,但后边的冲水扳手我们几乎没用过。”侯阿姨的女儿胡女士说,直到现在,自家的卫生间还有个水桶,坚持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只有经历过缺水,才能体会到水是多么珍贵的东西。”
从烂河滩到水街
西安有了水城韵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民身边大大小小的各类人造景观多了,自然的山水距离城市越来越远。今年五一期间,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沙河”,让越来越多的西安人向往,因为,这条沙河变成了水街。
五一期间,别具江南风韵的沙河湿地公园正式开园。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吸引近500万人次到沙河湿地公园亲水、游玩。
“原本荒芜的河道和两岸遍地的杂草丛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水域、湿地,这样的变化,在我们看来,就是荒滩变绿洲。”小陈是周至中学的一名教师,她说沙河湿地公园开放后,变的不只是一片水,更是一种生活。
“以前的沙河就是烂河滩,每次去姥爷家,他都会带着我上河滩玩。告诉我什么是洋姜、什么可以做扫把,什么野菜可以吃。”而今,再度走进沙河湿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总面积超过500亩的水域和湿地。木质栈道倚水而建,苍翠扶柳轻嵌在河道两岸,红彤彤的灯笼点缀其间。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地方品质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至关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详细】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