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疯建背后难掩主题公园倒闭潮

2014-06-26 09:02:53         来源:北京商报     浏览次数:


  “除了第一阶段的小部分主题公园经营尚可之外,很多主题公园业者都处于不懂主题公园,并且急功近利的状态。”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肖星认为,国内主题公园更多还处于“跟风”状态,简单投资数千万元,没有任何文化内涵,门票价格很低,其他盈利手段缺乏,导致亏损。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也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出现了50余个西游记宫,很快便门庭冷落,闭门度日。

  在其看来,像沃德兰游乐园和后来的欢乐谷这种以参与性、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休闲、度假型主题公园,可复制性很强,必然强调消费的重复性,注重游客的回头率,因此,它们的客源必然是区域性的,必须考虑在一定的半径之内,能够产生相应足够的消费需求。显然,急功近利盲目投入主题公园开发的开发者们没有对此仔细思量。

  经营模式欠缺成熟性

  零点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民间约有1500亿元资本被“套牢”在现存的2500多个主题公园上。这些主题公园中,70%亏损、20%持平,仅有10%左右盈利。

  业内普遍认为,内地主题公园经营状况不佳主要由于模式不成熟导致;目前国内主题公园门票价格相对偏高,也是由于经营者对主题公园的认识存在误区。据了解,国内主题公园80%以上收入来自门票,衍生产品和其他盈利渠道的开发仍处于启蒙阶段,过于单一的门票收入模式不利于行业发展。

  一位专家为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国内一家大型主题公园建设投入通常在十几亿元至几十亿元。如生意尚可,一般年入园人数若能达到约100万-200多万人次,按人均票价100元计算,每年最多是2亿元左右的收入。所以如果主题公园纯粹靠门票收入,收回成本起码要五年以上。“况且现在土地成本越来越高,投资回收期也越来越长,一旦支撑不住就只能关门歇业。”这位专家表示。

  此外,国内主题公园缺乏创意,公园内容简单拷贝海外同业,却又缺乏细节建设,造成许多主题公园项目过于雷同重复。政府和一些开发商在投资建设主题公园时对这一产业并不了解,导致了公园的地理位置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发展盈利形成掣肘。

  这样的现实让国内大部分主题公园与世界知名主题公园不可同日而语。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值得叫好的主题公园很少,很多区域的主题公园项目与海外水准差10-20年。

  借主题公园之名行圈地之实

  “旅游搭台,地产唱戏”一度是国内旅游地产的普遍现象,这直接导致消费者买回一堆“旅游规划”,更有甚者文化旅游经营不善而直接导致项目“烂尾”。

  “这两年业内多次提到,住宅市场从黄金时代跌落到白银时代,大势难改,房地产传统开发面临瓶颈,大家不得不寻找新的开发领域。” 共读蓝海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学闻表示,旅游业是近年发展热点方向,与房地产有契合点,因此开发商纷纷兴建主题公园。

  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逸枫表示,吸引开发商进入主题公园的深层动力,主要是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润。因为主题公园项目带有公共利益性,土地价格非常便宜,配套费用低,手续简单,开发成本也比较小,有些企业通过申请主题公园曲线拿地。而为了避免遭受楼市调控,部分企业以建设主题公园为名开发商业地产项目,逃避房地产调控政策。

  “主题公园项目往往位于城市郊区,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通常会以非常低的土地价格出让地块给开发商,在市场培育期,这种给甜头的做法无可厚非。”某业内人士表示,低价拿到住宅地块的事情只可能发生在这类项目上,土地方面获得的优惠让房企获益匪浅。然而,随之而来的弊端不容忽视,谢逸枫指出,近几年主题公园概念的房地产开发扩张过快,市场供大于求,逐渐产生泡沫。而开发商融资过大,易引发金融风险。一方面是开发商盲目性开发破坏地方环境,甚至借主题公园的名义疯狂“圈地”和融资,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性的经济利益而廉价卖地,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