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2014-07-01 09:31:18    作者:孙立波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诗人的潇洒,但须有美丽的山水为伴、洁净的空气呼吸、自然的云卷云舒,以供赏玩。不然,诗人也不会有此雅兴。

  现代人有很多优于古人的地方:走得越来越远,行得越来越快,条件越来越好。但也无须讳言,空气质量下降了,食品安全堪忧了,生存环境严峻了,这不仅影响到今后的发展,更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过去,人们多用GDP来衡量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增长。几十年走过来,我们国家确实今非昔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PM2.5居高不下,河流污染、土壤恶化、食品安全堪忧等问题,在加重了人们心理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

  要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我以为从个人角度而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每个人要具有这样的理念:我们共有一个地球、一个家园。只有人人爱惜、人人行动,地球环境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各级政府要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绿色出行等,把生产领域、消费领域涉及生态绿色的东西反复宣传,使之深入人心、人人接受。作为个体,人们应高度重视绿色生活,时时绷紧绿色生活这根弦;有利于绿色生活的事情就做,反之,就抵制,就反对。

  其次,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比如,垃圾处理,人人都会遇到,做法不同,结果就不同。如今每个小区都在倡导垃圾分类处理,并有详细的分类方法,如果人们严格按此去做,那么后期的垃圾处理既省事又高效,利于环保。其实做法很简单,只要我们在处理垃圾之前按要求进行分装,可回收的装在一起,厨余垃圾装在一起,其他的装在一起,置于不同的垃圾桶里即可。肯定地说,这样做是麻烦了一点,但这是在为我们自己做事,受益的是每一个人。因此,宁肯费点事,也应该把它做好。既是本分,也是责任。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垃圾分类做得并不好。一是缺乏到位的宣传引导,二是没有有效的监督与制约,三是个人不愿担负起责任,嫌麻烦。

  最后,倡导绿色消费。比如说,到餐馆用餐,不是说你付费了就可以想点多少就点多少,而应该适可而止,要厉行节约精神。因为你虽然付了款,但你占用了社会资源,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恣意占有和浪费。绿色生活就是有节制的、符合环保要求的健康生活。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不要小看一家一户、一人一己的力量,聚少才能成多,聚流才能成江河,江河汇聚才能成海。只要肯行动,就会改变现实环境,进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造城运动”也是一种城镇化欠账

面对因过分追求城镇化而带来的繁华与破烂齐飞后遗症,一些地方的对策明显有些迟钝,甚至到了相当被动的局面。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偏离了正确轨道。【详细】

河南省以载体建设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镇化牌”,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