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城”建设迷途(图)

2014-07-02 08:59:1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6月26日公布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4)》显示,在全国116个城市排名中,德州年人均用水量最少,不足10吨。

  不独德州,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西省榆林市,近年来也提出了建设“塞上生态名城”和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榆林的水资源正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当地面临的重大问题。靠打井吃水的当地老百姓原先在地下不到100米就可以找到水,现在打到二三百米也很难找到水源,有些地方常年从外地买水。

  近日,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撰文称,“全市缺水预测2015年达3.4亿立方米,”他还表示,“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煤炭开采、煤电和煤化工等产业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对有限的生态环境容量形成极大挑战,发展不可持续。”

  目前,榆林市因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面积约为550平方公里,塌陷区面积约为13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榆林市主城区面积的8倍和2倍。

  和榆林类似,在挖走8亿吨煤之后,安徽省淮北市也留下百余塌陷区。这里的道路和农田随时存在塌陷可能。

  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但仍未止住这里开发的脚步。

  盲目建设不可持续

  6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课题组联合在京公布了2012年生态城市的健康状况排名,排在前10位的是深圳、广州、上海、南京、大连、无锡、珠海、厦门、杭州和北京。

  但课题组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前十名的城市每项指标都够好,“都或多或少存在"短板"。

  榜单显示,深圳市综合排名、生态环境排名和生态经济排名位居前茅,但是生态社会排名第99;上海市综合排名第3,生态环境排名第3,生态经济排名第15,生态社会排名第11。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一个城市是否“生态”,应该是区域性的。榜单显示,海西城市群核心城市厦门市是沿海开放城市中,生态环境基础条件较好,但是该区域内城市发展程度不一,赣州市、鹰潭市、梅州市、漳州市等城市,都没有进入前50名城市之列。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资源曾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条件恶化,在污染物减排和治理等方面任务繁重;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自我修复能力较差。

  榜单显示,相对于沪宁杭城市群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而言,东北及西部地区人类负荷超过生态容量,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属于生态亏空城市区,需要强化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建设。

  “城镇化是我国面临的,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果资源不节约、环境不友好,谈不上生态城市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对记者说。

  陆大道说,目前在生态城市建设上,各地存在很多误区,如盲目建设国际大都市,建大广场、大马路。“短短十年间,全国的耕地减少1亿亩,这是不可持续的。”他说,有些小城市的开发区,占地几十平方公里,产业没有经过论证就干起来,多地都有“鬼城”。

  “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符合中国的国情。”陆大道说,一些城市盲目扩大绿化面积,不是绿化了就是生态,节约资源、节约能耗、节约土地才是生态。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4)》称,我国许多城市规划短视,随意更改,城市管理粗放,各种形式的“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