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建设超越了传统的城市概念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时提出:“北京的发展,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要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在宜居北京的建设中,园林绿化因其特有的生态价值和服务功能而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宜居城市是一个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共同构成的复杂巨系统。通过对国外宜居城市的调查发现,居民心中的“宜居”标准是:良好的教育,充分的就业,便利的交通,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能否过上健康、快乐、富裕的生活。我国住建部也提出了相关的标准,宜居城市的建设已超越了传统的城市概念,把城市看作是人与自然复合的共生系统,体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园林绿化是构建宜居城市环境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宜居城市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60%的城市居民选择公园绿地作为休息、休闲和锻炼的场所,90%以上的市民将绿化环境作为居住舒适度的重要考量因素。
通过与宜居城市要求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园林绿化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差距:首先是质与量的差距。联合国生物圈与环境组织提出,城市人均公共绿地60平方米为最佳居住城市。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国际大都市人均公园绿地40-60平方米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平方米为健康城市。以2013年北京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为3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足10平方米。其次是空间布局的差距。纽约、伦敦、巴黎等世界城市绿地系统比较完善,构成一个具有较强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环境体系。而北京仍存在中心城区绿地不足、绿地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热岛效应严重等问题。北京三环内绿地率则不足25%,东城、西城人均公共绿地分别为6平方米、3.5平方米,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服务半径500米的公共绿地覆盖率仅67%,城市热岛有扩大趋势。最后是建设理念的差距。世界发达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理念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对绿化的高度共识,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和公民的一种美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市园林绿化在建设理念和认识程度上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重私利轻公益、重一隅轻全局、重面子轻里子、重事前审批轻批后监督的倾向。
加强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推动宜居城市建设,一是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打造城市宜居环境。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决策的全过程,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对未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统筹谋划。此外,要注重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强化单位、市民的生态意识,形成城市绿化人人有责、绿色城市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是合理规划绿地系统,优化绿地系统空间格局。要注重绿地规划的科学性,建立城郊结合、城乡一体的大绿地系统。要注重绿地规划的权威性,做到有法必依,从法制上保证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和自然风景的保护。要注重绿地规划的实施性,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群众需求的原则来制定绿地项目建设的先后秩序和实施计划,保证每一届政府像愚公移山一样一届一届往下干。
三是着力提升绿地总量,保障园林绿化发展空间。要加快代征城市绿地的回收和建设,建立起市规委、建委、国土、园林等各部门的协同制度,确保征地单位履行责任;要加快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把生态建设、环境建设放在首位,整体提升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人居环境,为疏解城市中心区功能、城市人口转移、产业转移创造基础条件。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香港为什么是中国最宜居城市?
当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里说,香港的高楼令人窒息,让他无比怀念北京的大树。后来,他又在《香港的鸟》里说,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双层鸟笼,没有鸟能够在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飞。【详细】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清洁的土地、高标准公共卫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洁宜居城市之一。不过早期新加坡的情况并非如此【详细】
锐评:宜居城市应该有大树扎根的空间
27日夜间,不少地方遭遇了疾风骤雨。在齐鲁晚报的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上,很多壹粉晒出了自己所在城市大树被连根拔起的景象。个别倒下的大树,砸到了停放在路边的车,即便没有诸如此类的经济损失,看到生长了多年的大树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