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山:城镇化警惕对农民土地的最后剥夺
张晓山认为,无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社区建设还是新型城镇化,最后的关注点都聚焦在农民的土地问题上。
现在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地方领导最愿意、最热衷的方式是多村合并。为什么?“多村合并之后,把人集中起来,然后把宅基地复垦,复垦之后,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这个指标就能出来。所以往往这块增值收益最大,土地财政、土地金融这块是利润最大的一块。”张晓山指出。
我国现在有60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6亿农民,每个行政村1000人,如果按照现在布局的话,社区中心最小有5000人比较合理,60来万行政村最后合并到10多万个农村社区就够了,这意味着50万个农村行政村就要被消灭了。从规划、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的角度看,虽然说得过去,而且能够带来很多好处,包括集中治理污染、农民集中居住、节约集约优化利用土地,这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节约利用资源角度都是很好的。
张晓山表示,这种大规模的村庄整治,它本身是触动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结构的一种历史性变革,而且是农村空间布局的重新调整。说的大点,是农村山河的再造,这是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大的变动,触及农村的方方面面。这样的话,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而且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大问题,这样的历史性变革,它带来的优越性、好处是什么?它会造成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做一个分析。
“50多万个村庄消失,产权确权、组织的发育要重新考虑。乡村治理结构,过去形成一整套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安排都要打乱了,这方面的问题必须要慎重”,张晓山认为,这个过程必须是渐进的,切不可操之过急。为什么目前地方这么热衷?关键是土地的增值收益,关键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益带来几万亿的资本,吃饭靠财政,发展靠卖地,这个是根本的动力。
张晓山认为,定指标,下任务,最后必然出现一种运动式的东西。党和政府的许多政策确确实实考虑到人民的利益,而且很多政策是做得很好的。但是,上面政策到下面往往扭曲,会出现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搞得好是中国山河的重造,搞得不好是对中国农民剩下这点土地一个最彻底的剥夺,对中国农民资产最后一次再分配,这个地都复垦了,基本上没有念想了。实际上是把农民的发展权廉价地拍卖了。”
以后怎么做乡村格局规划,张晓山认为,首先应该对中国农村农业未来人口结构和农业经营模式有一个基本判断。在未来十几年、几十年内,中国不可能出现像欧美、澳大利亚那样的大农场,未来很长时间内要实现70%-80%的城镇化率也还有几亿农民,未来中国农村人口一亿,专业农民三千万,那七千万怎么办?中国少数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和大量的小规模农户、生存农户并存的情况下,农村的格局是什么样,未来农村空间布局和我们整个城镇的布局怎么样,农民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是需要上楼还是多元化,能够满足庭院经济使他生活能够自给,还是能够有富裕的生活。像这种格局下,不能光考虑楼房,考虑专业大户搞农庄,还要考虑几亿小规模兼业农户的需求,这部分人往往是农村最弱势的,这一部分人未来的发展问题,怎么能分享到城镇化发展的红利,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
编辑:zhaoxi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专业展开幕
5月26日上午,兰州理工大学【详细】
乡村规划师的人才困局:有情怀缺归属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规划工作,8年前就走进了成都的乡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乡村规划师开始招募了。【详细】
这5年中国城市规划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处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