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镇化质量与速度的博弈
2012年,我国地级市城镇化率平均值为37.74%,高于全国平均值2.41个百分点,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深圳、珠海、佛山、嘉峪关、金昌、乌海、防城港、汕头、克拉玛依、广州。有105个地级市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2个地级市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2年我国县级市共有349个,人口总数为2360896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5357979人,平均城镇化率为31.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7个县级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县级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总计有185个县级城镇化率上升,163个县级市城镇化率下降。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武汉“1+8”、长株潭、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在内的11大城市群。《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全国城镇化水平(35.55%)的城市群有7个,城镇化率增速最快的前三位城市群分别是关中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武汉“18”城市群城镇化率小幅倒退。
按照行政区域,我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7大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政策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其城镇化率也呈现出各自的特征。总体来说,东部城镇化率较高,但南北地区城镇化率的差距较大,东北和中部的城镇化率比较均衡,西部的城镇化率呈梯级分布。《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显示,在七大行政区域中,高于全国城镇化率的区域有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北地区,城镇化率分别为39.70%、49.36%、39.15%、39.41%、35.82%;低于全国城镇化率的区域是华中和西南地区,城镇化率分别为25.4%、26.36%。
对于已经踏上城镇化高速列车的中国而言,城镇化的质量决定中国未来经济的高度。在这个重要时期,协同考虑人口、土地、文化、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复合型指标体系构建,已成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的必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主任李秉仁发布了《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据李秉仁介绍,早在2011年年初,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处在分析《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和《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后发现,长期以来在判断城镇化水平中居于主要地位的人口比重指标法,存在着城镇化率的高低并不能准确反映城镇化质量的缺陷,因此提出将《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作为中国城镇化研究工程的新课题。此次发布的《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基本体现了这几年来在城镇化质量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其指标构成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统筹、生态文明、经济发展4大方面。
李秉仁表示,开展城镇化质量评估的目的在于,一是引导各个城市树立科学化的城镇化发展观,坚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二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坚持不懈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树立不同区域的典型城市,充分发挥典型城市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从而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中国的城镇化不仅需要量的快速增加,更需要质的同步提高,在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为了避免拉美陷阱,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亟须一个完整、全面的,能考核中国城镇化质量的评价体系。
编辑: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