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水润长安”十四年风雨坎坷路

2014-07-16 17:19:00    作者:邹兆喜整理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少有一个项目象“八水润长安”项目这样历时长久而争议不断,尤其是在现今,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八水润长安”项目所走过的路更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借鉴。在中国风景园林网推出的《2013年度风景园林行业十大新闻评选调查》中,“八水润西安"规划出台西安将建宜居水城,也被网友选为2013年十大新闻之一。这个项目,从200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提出“八水绕长安”的构想开始,历经2002年的立项,2004年课题的通过,到2005年规划出台,再到2009年规划项目的初步呈现,2012年诸项措施的逐步落实,最后到2014年成效显著促进了地方生态建设,历时十四载。项目名称也经历了从“八水绕长安”变成“八水穿长安”,再变成“八水进长安”、“八水润西安”,最后确定“八水润长安”。项目自从提出开始,便不缺少关注和质疑。在此我们了解一下项目由来,梳理一下该项目所走过的历程,并针对项目难点如何解决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跨时十余载的项目行进之路。

  追溯:“八水润长安”的历史渊源

  八水指的是渭(wèi)、泾(jīng)、沣(fēng)、涝(láo)、潏(yù)、滈(hào)、浐(chǎn)、灞(bà)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中云:“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滈、潦(即涝)、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

八水润长安 八水绕长安 八水穿长安

  作为一个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的文明古都,西安这个城市的发源、勃兴、辉煌,水都在其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公元110万年以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的两岸留下人类活动的足迹。距今6000年前,半坡人在浐河两岸休养生息,播下了华夏文明的点点火种。此后,周、秦、汉、唐等封建王朝先后在此建都,都是因为西安这里河流众多、沃野千里,是一处名副其实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是关中地区地理历史上生态环境优越的鼎盛时期,隋唐长安城占据了关中平原最有利的地势,它北有渭水、泾水,东有灞水、浐水,西有沣水、涝水,南有潏水、滈水,构成了“八水绕长安”的盛景。而且城市建设充分利用了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开凿了三条人工渠道,八水引入城中,解决了城市用水问题。此外通过引水建曲江池等众多池潭,为长安组建了一个完整的交织水网,并多次修缮为城市运送物资的漕渠。可以说,八水是唐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富饶的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自然条件和资源支撑。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八水,长安才能成为“万国来朝汉阙”、“昼夜歌钟不歇”的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西安一年新增湿地7880亩

昨日,西安市政协委员视察了“八水润西安”工程。记者获悉,“八水润西安”工程实施一年来,西安市新增湿地面积7880亩,新增生态水面面积3048亩。【详细】

“八水润西安”遇困局 污水处理厂成摆设

2013年初,西安市通过《“八水润西安”规划》,计划投资285.43亿元,到2020年,恢复历史上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绕长安”的盛景。“八水润西安”工程已经被列入2013年西安市重点工作,但现实的污染状况犹如一记耳光。【详细】

西安:"八水绕长安"将成"十水润长安"

昨日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在西安市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中,水的建设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通过实施“双十双网”重点水源工程恢复曾经失去的八水绕长安之景,此外,还引来黑河和汉江之水进入古城,达到“十水润长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