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拆除到保护:中国工业遗产开发渐受重视

2014-07-23 08:41:00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与自然文化遗产相比,工业遗产的人文、社会、历史价值曾被长期忽略。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为数众多的工业遗产正逐渐受到关注。

  “近现代的工业遗产和古代文物相比,几乎每天都在被拆除。”吉林省文物局局长金旭东说,遗产越年轻,消失的越快。大量工业遗产未被纳入保护范围。

  工业遗产消失,主要源于近些年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浪潮。地价陡增、全民炒房让这些价值颇高的建筑让位于住宅、商厦和写字楼。

  上世纪90年代,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大部分厂区被改建为商品住宅,原建筑被大量拆除,总建筑面积缩小了一半。

  在沈阳,曾是中国东北最具现代工业意义的纺织企业——沈阳奉天纱厂绝大部分被拆除,失去了可以一窥当时纺织工业历史的价值。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许多工业遗产遗址成了牺牲品。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傅佳欣表示,工业设施退出方式大多为拆除,由此带来文化遗产断层。

  事实上,工业遗产的保护已经逐渐引起中国一些地方重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等许多城市开始探索保护。

  在北京,曾是中国电子工业摇篮的北京798工厂,化身为当代文化艺术的展示交易中心。在上海,曾是上海近现代工业发展见证的许多老厂房被规划为创意产业集聚区。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中,也涵盖了不少公众熟悉的工业遗产,如长春一汽、克拉玛依一号油井等,勾起了许多成长于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民众的回忆。

  然而一些专家认为,目前的保护利用主要是对国外主题博物馆、公共休憩空间、创意产业园等开发模式的效仿,缺乏原创。此外,保护开发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来源单一。

  “应建立有针对性的法规政策和规划。”傅佳欣表示,工业遗产的界定与保护应纳入长远规划,周边区域的开发要适应文物保护开发的需要,进行统筹考虑。

  “单纯保护而不利用,就会浪费工业遗产的价值。”金旭东认为,应在保护前提下引导社会资本适度挖掘工业遗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美国梅诺莫尼山谷——众多工业遗址的景观改造

美国梅诺莫尼山谷——众多工业遗址的景观改造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兴城市熟悉的故事情节,工业开始逐渐被移出城市——将烂摊子丢到别处。这个山谷就象是城市中一块1200英亩的伤疤。60000辆机动车行驶在这块土地上的高速路上【详细】

大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8日惊艳亮相

  以“美丽四川·五彩凉山·度假天堂”为主题的2016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7月23日开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将作为重要的节点活动内容亮相文化旅游节。 【详细】

大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启动

  7月23日,2016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主要配套活动之一,“文化之根·旅游之魂——大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西昌火把广场开展。 【详细】

文化遗产要走出“重创收轻保护”怪圈

继湖北神农架今年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之后,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0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这当然是一个令国人自豪的喜讯。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些地方,特别是一些著名景区,在申遗成功后,走进了“重创收轻保护”的怪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