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林: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打造美丽天津
尹海林说,当前国家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天津市坚决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以“京津双城记”为核心,着力围绕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积极参与顶层设计,着力把握好几个重点:区域城镇功能定位科学准确。在城市定位上错位发展、相得益彰,要突出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创新中心等发展方向,与北京市和河北省相关城市的定位相辅相成,更好地体现三地分工合作,使三地比较优势更明显。要深化细化天津空间发展规划,与京冀发展相协调,使得空间布局更合理,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做好空间载体准备。产业发展错位互补。要着眼于打造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基地,串联起“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河北配套”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北京要瘦身、做减法,转移输出部分功能和产业;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有承接有转移,重点瞄准高端化、高新化、高质化方向,规划建设包括未来科技城等一批京津冀协作发展载体平台,重在加强各区域间分工合作、有机融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避免区域内同质竞争。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要先行。在当前与北京形成“半小时高铁圈”和与唐山、秦皇岛、沧州等形成“1小时高铁圈”的基础上,抓紧建设京津城际至滨海新区延伸线、津保快铁,规划建设京津城际二线、津石货运铁路、津承铁路等;到2020年,通过高速公路将实现天津中心城区1小时到达北京、3小时内到达河北省主要城市,并加快打通区域“断头路”。5月20日,我和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河北省副省长张汭在廊坊市召开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对接会议,目前三地已组成工作组,站在国家层面、技术层面以及科学层面,结合区域城镇发展、产业布局,完善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规划,构建区域多个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形成“一张图”,尽快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对达成共识的交通项目,要深化线位路由,落到图上、落到地上,抓紧开展前期工作,确保早开工、早竣工、早发挥效益。生态环境协调共生。依托山、河、湖、海、湿地、林地等资源条件,规划构建与区域协调共生的生态网络,研究出台区域内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和政策,切实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建设为了群众建设依靠群众建设成果惠及群众
尹海林说,城乡建设要为了群众,要依靠群众,建设成果要惠及群众。天津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始终把解决民计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让百姓出行更方便,让城市功能更完善。
着力让居者有其屋。解决好“住”的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始终把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政府首要任务,在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旧楼区改造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构建具有天津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围绕全面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通过不断探索,建立了“困难有保障、改善有支持、高端有市场、政府有监管”的住房制度管理体系。特别是针对天津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和特点,提出了“三种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三种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补贴、廉租住房租金配租补贴、公共租赁房租金补贴)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了保障体系,形成了具有天津特点住房保障架构,目前,全市住房保障覆盖面占城镇家庭的33%。
同时,我们在保障房选址上更多考虑群众生活、通勤需要,尽量安排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基础好的地块。统筹安排好水电气热、学校、公交车以及道路、绿化等配套项目,确保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用。此外,着力继续完善保障房管理机制,解决好准入、配租、监管、退出等主要问题,确保房源滚动使用、良性循环,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棚户区人口密度比较大,环境脏乱差,群众有强烈希望改造,民有所呼,政府一定要有所为。从2007年启动改造以来,目前累计拆迁改造1089万平方米、18.3万户困难群众受益,所改造地区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李克强总理去年年底来津调研,深入到红桥区西于庄棚户区改造现场视察,对天津市保障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们正按照总理的指示,高质量高水平全力推进西于庄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确保老百姓如期入住,切实改善居住条件。
截至目前,全市还有885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筹措资金,细化资金平衡等相关配套政策,创新改造实施模式,充分调动区县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推进这一重大民生工程。
全面实施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改造。针对中心城区旧楼区设施老化、居住功能缺失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2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中心城区成片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改造,主要内容就是“一二三四五”(更新一个箱,安装两道门,改造三根管,实现四个化,完善五功能),基本达到“住用安全、设施齐备、设备完好、环境优美、管护到位”,1340多个小区、310余万普通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也使城市面貌得到新的提升。这是继之前沿街沿面整治、社区里巷提升的延续和深化,直接进楼入户,更加贴近市民日常生活。前两年我们圆满完成780个小区、3500万平方米旧楼区提升改造,190万居民直接受益,今年我们正在实施561个小区改造工作。改造后的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住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后续物业管理得到有效保障,深受广大市民好评。旧楼区改造坚持把群众参与贯穿始终,聘请了588名小区居民作为监督员,全程监督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在验收环节,引入群众评判机制,现场邀请居民代表、居委会参与评价,对群众满意度低于80%的一票否决,真正体现了民心工程群众做主。
通过两年的旧楼区改造,这项工作已经在群众中叫响,老百姓期待度也越来越高,这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的旧楼区改造内容由去年的44项增加到46项,新增加了高层的消防系统维修和停车泊位建设等内容。同时落实好新整治小区管理,物业管理不落实的一票否决,不予验收,确保整治好一片、物业管理接收好一片。下一步,我们还将用一年时间对中心城区800余片、700多万平方米的散片旧楼进行提升改造,让更多老百姓得到实惠。
着力让出行更方便。完善对外联络大通道体系。比如铁路地下直径线、津秦客运专线去年竣工通车,京沪和津秦两条高铁实现联运,打通了天津贯穿东北与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进一步增强了天津铁路枢纽地位。今年上半年机场二期航站楼和地铁2号线机场延伸线完工,8月底与机场交通中心同步投入使用,这将进一步促进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今后每年要开通一条地铁线,尽快成网成系统。加强与长途、公交、出租、停车设施有机衔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今年天津市计划同时开工建设6条地铁线,共140公里。在2017年上半年,在建地铁全部投入运营,届时天津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274公里,中心城区网络基本形成。着力构建零换乘大型交通枢纽。比如天津站、西站、南站三大枢纽集聚了高铁、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出租等5种交通方式,实现了无缝换乘。再比如机场交通中心,实现航空等6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编辑: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