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越湿润"热岛效应"越明显?

2014-07-30 07:53:00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城市热岛效应,是因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这也是城市气候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最明显特征之一。通常认为由于城市植被覆盖减少,使得蒸散耗热减小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人们也一直认为“热岛效应”的强度主要受城市结构控制,比如城市大小、建筑物高度、人口密度等。

  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量化了不同因素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认为城市的当地气候背景对于“热岛效应”的影响要大得多,打破了人们此前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不少“定论”。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自然》杂志上。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并结合气候模式对北美地区的65个城市进行分析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首席科学家李旭辉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湿润气候条件下局地增温更明显。”

  他们的研究认为,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城市对流效率明显下降,造成局地增温。如同样的两个城市,一个处在半干旱气候区,另一个处在湿润气候区,它们的热岛强度非常不一样。在多雨潮湿的气候区,对流效应可能使城市白天的平均温度上升3℃。

  论文作者之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博士研究生赵磊表示,地表粗糙度对城市热岛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地表类型,粗糙度不同,例如森林的粗糙度大于草地,更容易产生大气的湍流运动,有助于地表的热量向大气扩散,从而使地表气温下降。也就是说,如果城市的粗糙度小于郊区的粗糙度,就会出现较强的热岛效应。相反地,如果城市的粗糙度大于郊区的粗糙度,那么就会产生与热岛效应相反、城市温度低于郊区温度的“冷岛效应”。

  赵磊解释说,湿润地区城郊植被多为树林,地表粗糙,对流散热效率高,相比之下,这些地区城市的对流效率下降了58%,造成热岛效应。在半干旱地区,植物多为低矮的草地, 而城市景观地表更为粗糙,对流散热效率更高,会抑制热岛效应,甚至造成冷岛效应。

  在全球变暖和城市化加剧的背景下,热岛效应的影响会更为明显。有研究表明,热岛效应可以造成局地气候异常、加重城区空气污染、加大城市高温出现频率、诱发流行性病毒的大规模爆发等等。

  到底该如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李旭辉称,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选用反射率高的材料或进行建筑表面粉刷,使更多的太阳辐射被反射出城市空间,根据城市主导风向进行通风廊道的设计以提高对流效率等因素,进行城市合理布局。比如屋顶、路面、停车场等用浅色的材料,可以有效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部署,充分发挥环境标准体系对于陕西省经济产业的引导作用及其对于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6月4日上午,陕西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联合召开陕西【详细】

缓解热岛效应 沪上立体绿化各显神通

  连日高温令人叫苦不迭。走在路上,皮肤被晒得发烫,如能遇到一片绿荫,真是幸运。烈日当头的室外,当空调这一现今人们最为依赖的降温设施无法施展,人们发现,利用地面、屋顶乃至建筑物墙壁上的绿色,可以寻找一份高温下的清【详细】

“发烧”的城市——热岛效应

  最近的天气热浪滚滚,是否一想到出门就心生怯意,又是否只想在家里吹着空调葛优躺。不开空调也能入眠的日子似乎已经越来越远,是人们变娇气了,还是城市真的变热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