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山水画中的开封园林景观
2014-08-05 08:42:41 来源:开封日报 浏览次数:
三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名作《金明池争标图》,即是金明池的园林景观写真图。图画中的金明池呈正方形,四边用砖石砌成,岸边有围墙呵护,垂柳摇曳。池的中央有小岛,小岛的四周也用砖石砌成,小岛的边上建有栏杆,岛上建有5座大殿,由围墙连接成一个圆周形大院,在池的四边也有一些高低不同、造型各异、富丽堂皇的楼台亭阁。大殿的南边建有拱桥,如飞虹之形(当时人们称之为仙桥)。桥的南头是水池的南门,门的东边也有一座大殿,因殿基与观台呈半岛形楔入池中,当时人们称它为临水殿。金明池的北岸有3座大屋建在水上(即澳屋),澳屋之间也修筑了小桥与护栏。虽然该图未能尽展金明池的全貌,但从中已知金明池的大概布局。这幅图画与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所描写的金明池可以相互印证。
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纵28.5厘米,横28.6厘米,工笔设色绘于绢本之上。《金明池争标图》描绘了当时北宋在端午节举办龙舟比赛的情景。张择端在不足一尺见方的绢本上将周围约9里30步的金明池及岸边的景物、人物悉数生动摹画下来,且画面呈现出开阔、疏朗的布局。它描绘了皇帝在皇家园林赐宴群臣、观龙舟竞渡的场面。别看这幅图不足一尺见方,上面却描绘了1000多人。赛龙舟是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一项习俗,至今每逢端午节也会举办龙舟比赛。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纳千倾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之盛景也只有在这样的大园中才可以领略到。园中湖面辽阔,建筑与之相较下显得较小,水岸用石头砌筑,整齐划一,转弯处用曲尺形弯折,无自然曲线。这种岸边石砌,用曲尺做折,不强调自然曲线的理水手法在宋代大概是主要庭院凿池手法,在《东京梦华录》的《收灯都人出城探春》中就有“曲折池塘”的记载。园中凿池的理水属于静态,水态宁静祥和,波澜不惊。引活水入园,则是属于动态。一般活水为溪水或是河水自流,开辟水渠,截一股活水进园,增加园中情趣和生气。水流或缓或急,但生生不息。水声潺潺再与园中鸟鸣相合,此乃园中之趣。现在的开封园林还是从水门洞引入黄河之水进入清明上河园和龙亭公园的水域。
四
对于山水园林的设计、建造,其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山水画的发展。我国山水画经过五代荆浩、关仝的开拓发展,到宋代一跃而抵高峰。这时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描绘江南山水的轻岚淡墨、烟云流润,以李成、郭熙为代表则善写太行峰峦的雄浑,对开封的园林景观都产生了直接影响,特别是御画院艺学郭熙的《林泉高致》画论,可以说是造园艺术境界的蓝本。他说,山把水当成自己的血脉,把草木当成自己的毛发,把烟云当成自己的神采。所以山有了水就鲜活起来,有了草木就显得繁盛,有了烟云就更为秀媚;水把山当成自己的脸面,把山亭水榭当成自己的眉目,用打鱼垂钓来彰显自己的精神,所以水有了山而更显妩媚,有了亭榭更显明快,有了渔钓之人才更空旷落寞。这是山水画应有的布局构思,其实也是造园的布局构思。关于山,郭熙还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师法造化,中得心源,胸中自有丘壑峰峦,这不仅是画师之修养,也是造园设计师的基本功。北宋山水画论和山水画的发展,对开封的山水园林,特别是对艮岳的规划设计的影响十分直接。在这种文化艺术氛围下,又借鉴唐长安、洛阳的皇家园林规划技术和后周遗留下来的东京园林基础,使北宋开封的园林景观艺术跃上了高峰。
园林景观是立体的山水画,是人们在追求山水画意境之余实现回归自然的另一途径,就像现在的市民在阳台养花是对农耕时代的缅怀一样,园林的营造是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园林的“境”是组成园林的各种视觉景观,园林的“意”是造园者通过园林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社会的深刻理解和传递给游赏者的不同观感,不只体现自然美景,更以不同的景观组合使游赏者触景生情,营造出一个物象外的精神世界。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