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自在--隈研吾与姚仁喜的建筑哲学

2014-08-06 16:28:22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7月27日,风雨大作之夜,上海CBC 建筑师艺术馆座无虚席,迎来期待已久的两位东方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和姚仁喜。一位内敛沉静,一位肆意洒脱,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却如此相似,震撼人心。显然,他们的思考已不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共同问题:对自然的遗弃破坏,急功近利不能坦然自处。


隈研吾 姚仁喜 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 规划设计
  隈研吾在CBC Talk做主题演讲

  建筑设计就是把人与自然再次连接

  过去十年发生在全球各地的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难逐渐改变了设计的风向,也让隈研吾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念,使建筑与自然相融合,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种"亚洲"的理念,也是一种"禅"的态度。科学和技术总是试图去计算一些东西,可是自然是无法被计算控制的,总是出乎我们的预期。在三年前的日本大地震中,宫城县60%的房子都被摧毁,整个城市的地面下沉了一米,但隈研吾设计的北上运河博物馆幸存完好。

  建筑作为一个框,框取一段自然之境

  在隈研吾看来,建筑不是一座独立突兀的雕塑或是一个盒子,而是作为一个框,框出一段自然之境,并通过层叠之序来连接室内和室外空间。在亚洲绘画中,边界很重要,有时甚至比画作内容本身还重要。建筑作为一个框,简化了室内和室外空间,而更重要的,框的位置让我们知道可以在哪个地方使空间变简化。家具作为层叠系统的一部分也被一同设计,而这有时要克服像说服专业室内设计师这样的业主的困难,因而并不容易。

  "小"而珍贵

  隈研吾认为小的东西可以营造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大"的东西对社会有价值。但在亚洲,我们的价值观和态度正好相反,认为"小"的东西才珍贵,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才重要。连接自然与人是隈研吾在设计过程中一直考虑的问题,但有时业主总是强迫他建大大的房子。20世纪之前,所有的建造材料、庄稼肥料和能量都取自山上,但工业化之后,所有的材料都来自大城市,最终,大山和树木被忘记了,庙宇被遗弃了。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建筑设计有时候要听听房子自己的意见

  近日,设计权力榜在北京颁奖,诸多获奖项目中既有日本设计师改造的北京大杂院,也有中国学者策展的城市设计档案展览。细细了解这两个项目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设计师、策展人关于城市与设计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届设计权力【详细】

深圳发布建筑设计新规 释放建筑创作空间

  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推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布了《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修订稿)》(以下简称《规则(修订稿)》)。据悉,《规则(修订稿)》放宽了对公共空间、建筑形体等的管控,以进一步提升【详细】

古希腊建筑设计的七大奇迹

古希腊的七大奇迹是:帕台农神庙、耶皮戴奥斯剧场、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特尔斐、罗德斯巨人像、桑托林岛、克诺索斯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