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要延续传统文化根脉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呈现快速迅猛发展的势头。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精英人才大量流失,人去地荒,出现了空心化现象,农村发展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时代和条件不同,世界各国所走过的道路各不相同。
英国在19世纪50年代实现了城市化,城市人口从总人口的30%增加到70%花了300年时间,办法是剥夺农民土地,把农民赶到城市;美国花了100年时间,办法是兼并土地,使失地农民自然流入城市;拉美地区在工业化时期也出现过城市化发展的迅猛浪潮,有的国家城市化率接近80%,但过度城市化却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失业和城市居民贫困化。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该怎么走?需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国家,乡村始终是传统中国文化的根脉。作为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在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真正把广大乡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基层民主、环境优美的新农村。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以外,精英人才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
光明日报“新乡贤·新乡村”系列报道,不仅提供了不少乡贤回乡重构传统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成功案例,而且对乡贤文化的探讨非常有意义。
千百年来,多少从农村走出的贤人志士以自己的学问、智慧和品德,成为乡民的楷模和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文化繁荣的中坚力量。今天,浙江、江苏等地一批新乡贤陆续回归故里、反哺桑梓,不仅给当地乡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同时传播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乡贤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现象,愿其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在乡村文明建设中发挥新的作用。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从建筑看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当今我国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工作,其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虽属文化问题,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则遍布于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建筑文化就是其重要形式之一。建筑和城市规划【详细】
“造城运动”也是一种城镇化欠账
面对因过分追求城镇化而带来的繁华与破烂齐飞后遗症,一些地方的对策明显有些迟钝,甚至到了相当被动的局面。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偏离了正确轨道。【详细】
河南省以载体建设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镇化牌”,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