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启迪
扫除产权障碍
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过程中,一些地方还面临工业遗产产权不清的问题,这为进一步的保护开发带来了障碍。
以吉林为例,吉林省文物局局长金旭东说,中东铁路作为中国20世纪的大型工业遗产之一,见证了侵略者对我国东北地区侵略的历史。中东铁路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产权属于铁路部门,线路上有的工厂又属于企业或私人,作为一个整体,如果企业和私人不想修,文物部门毫无办法。“对于文物保护资金的使用,国家层面已经突破了产权限制,但省一级还没打通。中东铁路因为归属铁路部门所有,文物部门就不能投钱维护,结果造成有钱花不出去的尴尬。”
对于产权归企业所有的工业遗产,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产权单位没有保护与合理开发的意识,认为“拆光厂子卖完地就万事大吉了”。有些单位即使有二次开发的想法,也往往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人力和政策支持作罢。
部分受访专家认为,保护工业遗产首先就要界定产权, 只有产权明确, 资源才能得到最优配置。我国大型工业遗产主要为国有性质和集体性质,部分工厂生活区房改后变为私有财产。因此,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的过程中,在更好地调动企业和个人积极性的同时,地方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进一步明确牵头部门,如地方经信部门为牵头保护单位,文物部门负责评级登记,国资、发改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只有这样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才能更加科学有效。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启迪
在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记者采访发现,在一些地方,企业和政府通力合作,部分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正在显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编辑: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