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转变 PPP模式或改善城市绿化成效

2014-08-20 09:57:44    作者:项佳波     来源:中国园林网     浏览次数:

  为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国各地在符合当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形势需求的同时,积极创建园林城市。在一片生态美、绿意浓的景象中,城市绿化中的“新生儿”在应对高温持续、干旱少雨的夏季,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转变观念遏制城市绿化“怪现象”

  我国城市绿化建设存在一种“怪现象”:年年植树不见“木”,岁岁增绿不见“荫”。无论应对天灾还是人祸,我国的城市绿化总是缺乏一些自我“造血”的能力,而往往就是因为不具备该项功能,城市绿化只能持续“恶性循环”现象。面对如此脆弱的城市绿化工程,如何增强绿化的自我“造血”功能,是摆在园林绿化行业面前一项艰难的课题。

  为了巩固城市绿化的成效,我国各地对绿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尝试。编者认为,要想改变我国目前城市绿化的“怪现象”,除了采取合理科学的“种养”模式之外,积极转变观念,推动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化运作,把城市绿化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使之发挥潜在的经济效益,这将更有利于巩固绿化的成效。而通过各地的不懈努力,一种全新的绿化建设模式进入了人们的眼球,业内人士称它为PPP模式。

  PPP模式或更好巩固城市绿化成效

  PPP模式即我们口中常说的公私合营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通过签署合同确保合作顺利完成,最终达到合作共赢。

  这种模式通俗的说是一种类似于商品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模式,请一个“管家”,打理城市绿化,“管家”还可以通过自己增值服务盈利。这个模式不仅能很好的解决城市绿化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短板,还能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融入城市绿化建设,减轻政府市政建设的压力。

  例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民广场,政府便可将PPP模式引入到市民广场的日常管理之中。如招标出售市民广场冠名权;招标市民广场的绿地建设和养护工程,一次性投入,终身服务。政府还可以PPP模式为框架,重新打造新的“门前三包政策”。例如政府可出租私人企业门前的绿地,企业以有偿方式可使用绿地做商业宣传等,但有义务养护绿地。此举不仅可以减少市政单位对于城市绿化建设的养护压力,还能增强个人的绿化意识,一举两得。

  PPP模式,为我们城市绿化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它不是一种一层不变的死模式,死套路,而是一种“万能胶”,能有效的粘合政府——绿化建设——私人组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打出城市绿化建设的“组合拳”。它能为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新绿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资金链紧张 东方园林多处PPP项目建设停滞

  在资金链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东方园林的PPP项目进展如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