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产遇到养老

2014-08-25 08:51:17    作者:杨亚茹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创新思维打破僵局

  养老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地方养老政策的逐渐出台,政府在如何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军养老产业上,也在做一些探索。

  2013年,北京市就颁布了《关于加快本市养老机构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采取划拨方式供地。这意味着,上述两类养老机构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这就大大降低了社会资本的开发成本。

  作为比大陆提早十几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台湾,在养老产业的创新上提供了诸多借鉴。

  比如,台湾尤其鼓励社会资本做养老社区,倡导企业开发终生住宅。终身住宅有四大重要要素,医疗资源、养生保健、康乐活动、生态景观。事实上,长庚养生文化村就是终生住宅的典型。“终生住宅需要考虑三个层面,即心理、生理和社会层面。”刘培森说,终生住宅探讨的是怎么打造适合中国传统老人的生活习性,量身订作个性化的住宅。

  “养老地产重要的不是设计。设计一个硬体让老人住进来,这个观念绝对是错误的。”刘培森认为,养老地产应该是先想到软体,硬体是为软体服务的。他直言,目前大陆很多开发企业在做养老地产时在经营模式上还需要探索到底如何经营养老社区。

  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专业养老管理团队的缺失。“老人社区管理这块,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至少需要500万同业人员。”张华纲表示,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培养本土化的养老运营管理队伍是行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养老缺口很大,需要做的是,放下牢骚,找寻突破之策。”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远向记者举了个简单的例子。他发现日本很多老人家里都有一个很小的设备放在冰箱上,起什么作用呢?家里面老人开关冰箱,通过这个设备就可以反映到子女的手机上,子女通过查看老人开关冰箱的频率,以此判断他们的健康状况。“冰箱频繁开关,就代表着老人今天胃口不错,冰箱没动就赶紧往家里面打个电话。”

  作为一名养老产业的参与者,张华纲对此表示赞同。“企业更需要寻求创新,虽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随着更多企业参与,中国的养老产业会逐渐成熟。”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