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 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智慧
山西应县木塔
“明五暗四”刚柔结合
应县木塔,又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千百年来,应先木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烈度在5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依然不倒。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就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潜心研究和探索。
应县木塔之所以有如此强的抗震能力,奥妙就在于其独特的木结构设计。木塔除了石头基础外,全部用松木和榆木建造,而且构架中所有的关节点都是榫卯结合,具有一定的柔性;木塔从外表看是五层六檐,但每层都设有一暗层,明五暗四,实际是九层,明层通过柱、斗拱、梁枋的连接形成一个柔性层,各暗层则在内柱之间和内外角柱之间加设多种斜撑梁,加强了塔的结构刚度。这样一刚一柔,能有效抵御地震和炮弹的破坏力。
四川平武县报恩寺
基础夯实 手法独特
平武报恩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距绵阳市区184公里,正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中部的松潘、龙门山地震带上。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报恩寺广场成了平武县城居民的临时避难所。
平武报恩寺占地2.7 万平方米,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 年),历经1536 年、1618 年、1657 年、1786 年以及1976 年的数次大地震。当遭遇汶川地震时,该寺的木构造脱榫,墙体开裂,但没倒塌,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为适应当地的防震要求,平武报恩寺结构上采取了许多独特的处理手法。其基础夯实得十分坚实,地基内部全用灰土、沙石夯筑,隔震效果十分明显。报恩寺除山门外,其余多为重檐歇山式建筑,这些建筑使用大量成组斗拱,不仅使建筑物更显宏伟壮丽,更重要的是它能承托房梁,支撑屋檐,巧妙地把报恩寺建筑物的柱、梁等各部分连接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进而大大延长了寺内建筑物的寿命。
编辑: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