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园林绿化腐败源于制度裂缝

2014-09-03 17:00:09         来源:德州日报     浏览次数:

  据报载,一株普通的榕树,在账面上身价高达10余万元;一项实际支出60多万元的城市绿化工程,账面支付款却“疯长”到了150多万元……当前,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特别是当前地方政府政绩园林绿化投资冲动,大树进城、名木进城使园林绿化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也成为了腐败的高发区。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据媒体报道,仅近3年来,就有超过20宗林业和园林系统官员腐败案出现在公开报道中。翻开绿化“泡泡”下面的这本“腐败账”,不难看出园林绿化从规划设计到招投标再到苗木采购等各个环节频出的漏洞:“定价随意性大”,“采购招标无章可循”“移栽补种无序”等。长此以往,“绿色腐败”怎可能不蔓延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原本造福大众的园林绿化工程,之所以渐渐地滋生出腐败土壤,流露出腐败恶臭,一方面,与少数领导干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心态有关。搞园林绿化,其规划只求好看不求实用,树木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给腐败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也与园林绿化部门权力监管缺位有关。由于这一权力既缺乏“公开”阳光照射,又没能被关进笼子里,最终导致官商勾结,领导吃招标设计“大头”,下属吃承包“小头”,中层干部则“下吃上送”等现象成为常态,构成环环相扣的腐败链条,级别从普通科员到厅局级,“有关系的吃肉、搞关系的喝汤、没关系的喝西北风”。从这些形象的说法中,足见绿化腐败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归根结底,“苍蝇”频叮“园林绿化蛋”源于制度出现了裂缝。规划设计“吹泡泡”是绿化浪费的根源和起点,但其既不公开又缺乏监督,全凭一人说了算,这给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招标制度如一张白纸,无章可循,全凭领导一句话,这给暗箱操作留下了空间;苗木采购也是一笔糊涂账,定价随意性太大,这为官商勾结留下了可乘之机。所以,遏制绿色腐败,除了要严惩那些频叮“园林绿化蛋”的“苍蝇”外,还要织密制度网,将权力置于阳光下和笼子里,无论是规划还是经费预算,都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公开透明制度机制。同样,工程施工、苗木采购等也要纳入公开和监督范畴,并鼓励市民参与和舆论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只有如此,遏制“绿化腐败”才能取得实效。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花海在景观中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详细】

安徽推行城镇园林绿化林长制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相关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建立城镇园林绿化林长制相关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2020年修编完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完善城镇生态网络规划、全省所有城市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详细】

河北衡水:以园林绿化打造城市“高颜值”

  近年以来,我市(河北省衡水市)园林绿化不断升级,改变了原先单一的绿化格局,谋划实施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重点绿化建设项目,全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19%,绿地率达到36.91%,人均公园【详细】

专家解读《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做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取消后市场管理工作,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事中事后监管,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