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城市内涝可否向古人取经?
今年夏天,受台风影响,江浙等地连续多日暴雨“倾城”,许多城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和积水。城市积水势必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在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就已经采取一些“科技”手段,防治内涝。
秦代下水道管呈五角形
在我国古代,城建规划就十分重视防治积水。春秋时期的《考工记》有云:“窦,其崇三尺。”“窦”是古代下水道的名称之一,另外还叫做沟、渎、石渠、砖墁等。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也有很多种,有的用陶管铺设,有的用石块修造,还有的用砖块砌成。陕西出土的秦代下水道管,陶质、呈五角形,管长68厘米、通高46厘米、宽43厘米、管壁厚7厘米。将下水道制成五角形,比之方形者更能承受路面的重力,这表明那时的劳动人民已经懂得一些力学原理。计算可知,上面呈菱形的水管与同样大小的四方形水管比较,所承受的力近似5∶3。这种设计上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力学强度。
唐代出现砖砌排水暗沟
隋唐时代经济发达,城市建设较之前更加进步。整个长安城不但街道宽敞,两旁还栽种了整齐的树木,街道两侧普遍建有排水沟。从发掘到的朱雀街的排水沟来看,沟宽3.3米、深达2.3米。考古工作者又在东西两市的巷道下面发现有砖砌的排水暗沟,这些暗沟最后都通向大街两侧的明沟。从扬州发现的唐代排水沟来看,深埋在地面以下约4.5米,已暴露的部分东西长约35米、沟口宽约2米,底宽1.75米、深度为1.5米,基本上是在长江冲击形成的沙土层上开挖的。水沟挖成后,两侧以杉木板驳岸,板外以楠木桩固定,木桩有圆桩、半圆桩、方桩3种,因材而异,木桩的一头均砍成尖状,以便打入地下。
北宋采用分区排水
北宋熙宁年间,刘彝出任江西赣州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整个系统分为福沟和寿沟两大部分,主沟总长达12.6公里,共有6个出水口,3个排入章江、3个排入贡江。刘彝根据赣州城地势,采用明沟与暗渠相结合方式,与城区池塘相串通,然后通过城墙下面的12个水窗,将废水分别排入章、贡两江。这一排水系统形成了古代赣州城内“旁支横络”、“纵横行曲、条贯井然”这种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对改善城区环境卫生、居住条件起了重要作用。这个系统同时组成了排水网络中容量很大的蓄水库,可以调节暴雨流量,减少下水道溢流,平时还可利用污水养鱼种菜。福寿沟至今还在赣州城市排水中发挥作用,惠泽后世。
明清下水道被命名“卫生工程”
明、清都城北京的设计,主要参照唐代长安的城市规划。据清昭涟《哨亭杂录》记载,明宫廷内下水道工程更为壮观,或用生铜铸成,或用巨石砌成,管径粗达数尺。这在当时世界范围来说,也属于少有的卫生工程。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调查古代的下水道,发现五六百年前明代建筑的下水道,大都是用砖石砌成。
除了下水道,我国古代还很注重配套的排水规划。如,唐代长安、明清北京都强调城市的绿化,这些枝繁叶茂的大树扎根深土,能够及时分流雨后积水。扬州考古,还发现了水涵洞,位于唐罗城的西南,建筑规模和形式类似于一座小城门,为圆券顶长条隧道形式,宽1.8米,高2.2米,残长12米,比今天扬州的下水道要大。江西赣州的排水规划,刘彝当初的设计理念,福寿沟仅是整个赣州排水防洪体系中的一环。
修建于宋代的坚固城墙是最好的防洪堤坝,还有城内的数百口水塘。刘彝曾差人将福寿沟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以发挥重要的调蓄作用。水塘增加了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以此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
古代防治内涝,一方面眼光长远,考虑到百年基业;另一方面注意利用自然环境,因势利导。最近几年,各地不时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积水,我们的城市规划是不是可以从古代取取经?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地方品质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至关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详细】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