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水城市”成为重庆城市定位
重庆既是绿野仙踪的“山城”,也是江水氤氲的“江城”,山水环绕是每一个重庆人独有的记忆。今(3)日,重庆市规划局就全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成果进行了解读。其中,“美丽的山水城市”首次写入城市性质,并首次提出建设串联乡村旅游资源的“绿道体系”。
从“依山傍水”到“山水入城”
据介绍,建国以前,因工业化、机械化建设落后,水路是主要的交通通道,重庆的城镇多依山傍水而建,受地形地貌影响,规模一般较小。
“但建国后至今,交通格局由水路向公路、铁路、航空的多样化发展,城镇发展打破了‘山水’的瓶颈限制。”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谈道,跨江桥梁与穿山隧道的修建,使得城镇空间格局由“依山傍水”演变为“山水入城”。大山、大水与城市相伴而生,小城镇、乡村环绕在城市外围。
“美丽的山水城市”首次写入城市性质
“之前虽然多次提到建设‘美丽山水城市’,但都没有作为城市定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彭瑶玲告诉记者,在《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中,首次增加了“美丽的山水城市”的城市性质论述。
据介绍,重庆美丽山水城市规划以“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田园、森林绿化、历史文脉、山城形态等特色资源”为原则,彰显重庆国家中心城市与众不同的“自然山水之美”、“城市形态之美”。
“具体来看,规划构建登山步道,打造亲水活动岸线,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有利于市民能够更便捷地享用山水资源。”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表示,在保护农林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机耕道、滨河步道,构建城乡绿脉与农田林网系统,保留广大农村地区的田园风光,同时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
首提“绿道”概念串联乡村旅游资源
在此次总规深化中,提出利用山体资源,构建登山步道为主的郊野绿道体系,并结合城中孤立山体和分层台地,构建以城市步行道为主的城市绿道体系。
“这是重庆首次提出‘绿道’这一概念。”彭瑶玲说,此前提出的步道是城市内部的慢行系统,而绿道是结合平行岭谷进行建设,将乡村旅游资源串联起来,通过规划将居民的生产作息与环境进行结合。
此外,总规深化也提出要结合滨水岸线,发展以游船为主的水上观光体系,并建设缆车、过江索道、垂直电梯、扶梯、登山步道等特色交通设施。
首次提出特色资源保护
总规深化指出,要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森林、山、河、湖等生态空间,以及城市内部的大型山体、山脊线、次级水系和峡、滩、碛石、岛、沱等生态景观资源。
“包括峡、沱、滩等等特色资源,我们是第一次在总规里提出要进行保护,这是个很大的进步。”彭瑶玲说,要实现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统一规划、有序布局、合理开发、科学发展,从而划定生态红线,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彭瑶玲表示,除了大山大水,全市范围内的中山、中水也需要进行保护,目前已经初步梳理出保护名录,下一步将进行落实。
此外,全市还规划划定长江、嘉陵江保护范围,175米水位以下的消落带内按照湿地建设的模式种植水生植物,175米水位以上、位于滨江控制区内的区域建设公园。
编辑:zhufei
相关阅读
郑州将用三年力争乡村绿化率达3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不仅是城市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农村建设的目标。【详细】
重庆大巴山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
植物学专家日前在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这也是城口县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首次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详细】
重庆铜锣山国家矿山遗址公园 “桃心”水坑
位于重庆渝北区石船镇内的铜锣山国家矿山遗址公园,是当地政府将上世纪70年代采石留下的矿坑、悬崖绝壁打造而成的。【详细】
广东惠州生态方案出炉 建绿色现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出台,该方案提出,从构建绿色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建立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构建安全的生态格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社会风尚等7项主要任务着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