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谈传统文化与建筑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
Q: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这样阐述您获奖的理由:“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王澍:就我而言,传统一直存在,我对它的坚持也一直都在。从学校毕业后我就跑出了专业的圈子,不仅读的是专业之外的书,我整个人的活动都出离圈子了。因为我意识到,光靠读书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如果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与传统无关的,就无法理解传统。我住在乡村,自然、田野这些东西才会进入我的眼睛,才能真正感知自然,感受四季的变化,而不是一个匆匆过客。
对待传统,必须真的扎进去,关注具体的某一样事情,很深入地去了解,然后才可以谈论传统,否则,关乎传统的讨论永远都是宽泛到虚无,最后变成符号化的、人造的、假的东西。因为我们说的传统,并不是博物馆里头藏了什么好看的东西,而是掌握在工匠手里活的能力和记忆。如果这些工匠没活干了,这些记忆消失了,我们的传统就死了。
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师》序言中写到,他为中国古建筑的状况潸然泪下。我想,如果他看到今天这个状况的话,可能就直接跳未名湖了。
人们对传统建筑的被破坏痛心疾首,但这其实已经是挽歌了。文化的消失,首先是文化人的消失,文化的基础没有了,然后是把房子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最后一步才是卖房子。房子拆完了,就啥都没有了。这些都是不可逆的。即使有一两幢老建筑被保存下来,也是一种凄凉。因为建筑一定要成片,不成片,生活也就不存在了。
一个有思想的建筑师,不会因为建筑本身的想法很好就去做一个破坏历史文化遗存的项目,这是不能做的。不考虑历史文化问题,只考虑这个建筑是不是有好的想法,如何做得好看或者怎么样,这都是只有想法而没有思想。想法和思想是两个性质的问题。
Q:您对现有的造城模式有自己的看法?
王澍:首先是建筑的形式脱离建筑的建造,出现了很多类似于广告的建筑,奇形怪状,美其名曰标志性建筑,其实就是广告。这是背离建筑本义的,非常不好。
Q:您认为建筑的本义是什么?
王澍:守护大地,守护生活。建筑不是用来做广告的,这点很重要。我们传统的建筑一直是特别带有本质力量的,在守护大地、守护生活、守护自然方面,没有比它做得更出色的。它是一种营造,是一种有思想的劳作,有自己的核心体系,没有过多抽象的理论上的讨论,不纸上谈兵,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这样的传统不光被精英所掌握,它最了不得的地方是可以让大量的、不认字的工匠所掌握。我们现在的这种精英式的建筑教育,完全与乡土建筑脱离,甚至与施工现场脱离,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那些广告式的建筑,为新而新,脱离建筑本义,在我看来,是整个世界文化衰落的标志。曾有记者请我对2050年做一个展望,我的回答是,我看到全部高层建筑的坍塌。我认为所有庞大的东西,不管它是以怎样的名义建立起来的,都注定要瓦解和崩溃,因为普通人的意识正在逐渐觉醒。
还有那些在房产开发企业主导下建成的大量小区。无论色彩还是建筑型态,都是用商业原则创造出来的。各个小区都是封闭的,保安站岗,把小区中的居民与围墙外的世界完全隔开,在城市中形成一个个不相往来的堡垒,邻里守望的安全感被互相戒备所代替,传统的和谐、融洽的街坊格局被彻底破坏。这种状态正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Q:合理的建筑规划,不仅仅满足人们住有所居,还能在城市文化中体现出优秀的价值观和思想。
王澍:现代建筑学有一种观念,建筑的造价不应太高,看到高造价的房子应该感到是不道德的。建筑的设计思想应有助于保持社会的价值观。
Q:我们身边环境中随处可见的伪文化,无处不在的传染性粗糙和错误价值观来源何处?
王澍:是文化信心的动摇导致了建筑的无差别。目前中国建筑师最缺失的品质是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是很高等的,面对自然,西方只有简单态度,并没有完整的哲学体系,而中国人发展出了与自然相符的一套复杂的哲学理论。西方的建筑,前面一个大草坪,有一个隔离带,远处有森林,森林里面有“妖怪”。你看我们的山水画,深山中也有人怡然居住,是一个与自然完全融合的文化。城市也是一样。与西方城市反映出的文化等级关系不同,中国的城市更注重的是水平关系的展开,比如建筑与山水的对话,建筑与建筑的对话,建筑与场地的对话等。许多建筑师不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简单地把西方的东西等同于发达、先进、更好的生活。
在我看来,传统完全能够与现代同时存在,并不是传统是之前的东西,现代是之后的,后者要取前者而代之,不是这样的。它至少要与现代同时存在,而且孰优孰劣还有待判断。传统的保持不是简单地为了传统,而是为了如何接续断裂的时间,使传统的生活方式重返真实的城市生活和地方性环境。因此,建筑模式,特别是对城市结构具有方向影响力的大型城市建筑的模式研究,在今天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建筑是艺术,它有很强烈的影响人的作用,它可以促进也可以破坏社会和谐。建筑首先直接面对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和现实,问题在建筑领域暴露出来,也要用建筑的力量给暴露出来的问题以正面的回答。设计不能理解成简单的赞美,更应该对社会有所促进和矫正。举个简单的例子,以现在的建筑模式,基本不能形成有亲密文化的社区,这样,社区文化就会慢慢消失,人的心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城市的气质也会变化。当我们把记录了城市记忆的建筑摧毁之后,我们在文化上就没有了参照,重新来守护自己仅剩的文化会变得很难。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建筑设计有时候要听听房子自己的意见
近日,设计权力榜在北京颁奖,诸多获奖项目中既有日本设计师改造的北京大杂院,也有中国学者策展的城市设计档案展览。细细了解这两个项目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设计师、策展人关于城市与设计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届设计权力【详细】
深圳发布建筑设计新规 释放建筑创作空间
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推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布了《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修订稿)》(以下简称《规则(修订稿)》)。据悉,《规则(修订稿)》放宽了对公共空间、建筑形体等的管控,以进一步提升【详细】
从建筑看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当今我国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工作,其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虽属文化问题,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则遍布于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建筑文化就是其重要形式之一。建筑和城市规划【详细】
古希腊建筑设计的七大奇迹
古希腊的七大奇迹是:帕台农神庙、耶皮戴奥斯剧场、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特尔斐、罗德斯巨人像、桑托林岛、克诺索斯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