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的“失地”之困
黄河经过5400多公里的漫长征途,在最后奔向大海的那一刻,卸下了身上的重担。大量的泥沙,在入海口催生了大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一只海鸥飞过栖息的湿地,远处是化工厂
家住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在这片母亲馈赠的土地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工程师张强(化名)自豪地说:“只有黄河才能把‘昨日沧海,今日桑田’演绎得如此动人贴切。”
卢工的确有骄傲的资本:黄河的泥沙在此堆积,形成了大片河口湿地。因水源充足,植被丰富,咸淡水交汇,浮游生物繁盛,这里成了鸟类绝佳的栖息地。丹顶鹤、金雕、黑鹳、遗鸥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栖息于此,另外这里还是俄罗斯到澳大利亚与环西太平洋一线的鸟类迁徙通道,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
为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
然而,从2006年4月后,张强与一些同事,在工作之余多了一项新任务。
9月10日,记者与张强一起,前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远远的,化工园区一根根高耸的烟囱便印入眼帘。
“以前这片区域都是湿地,西边划成了保护区,东边在保护区外。现在,东边就成了化工园。”张强说。
记者看到,这片工业园有的已经开工,有的还在建设,马路上除了来来回回的油罐车,鲜有行人。在一家名为亚通石化的厂门口对面,有一条黑色的污水河,水质浓稠,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由于是白天,朝向化工厂的三根污水管并未明显排污,但记者注意到,水面仍有细微的流动。
沿着这条污水河向前走,河道两旁都是化工厂。由于河道湿滑,记者不小心摔了一跤,鞋子蹭开表面黄色沙土后,下面都是黑色的淤泥,气味熏人。
河道一直往北,在大约3公里,快要入海时,拐弯向西流去。
在河道另一侧,记者碰到了一位当地的养殖户,名叫刘照华。刘说,他在此处的“水泡子”(湿地)里养鱼,但由于工厂废水的污染,饲养越发困难,特别是养虾的养殖户损害更大。
刘照华拉着记者,小声地说:“你要是晚上12点钟后来看,烟囱里白烟黑烟都冒出来了,管子里也开始排污,人根本不敢走进。”
编辑:zhaoxi
相关阅读
江西成立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
近日,江西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担任顾问。本届专家委员会由来自生态环境、气象、土壤、地理、监测、动植物保护等各个领域的31名专家委员组成,其中外省专家7名。【详细】
海口市湿地保护协会成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