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建筑“来去匆匆”何止城市规划之殇
13日至15日在海口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多名城市规划专家指出,一些“来去匆匆”的建筑属于城市规划“短视行为”。城市当政者与规划者要谨防长官意志导致政绩规划、随意规划,同时还需谨防利益驱使导致商业规划、过度规划。(新华网)
悉数近日来的短命工程,一拆一建5亿多的文化长廊、未建成即拆的柳宗元雕像、存活11日被拆的“飞天”雕像,如此多的建筑雕塑“来去匆匆”,其中拆拆建建涉及的资金通常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基于此有网友评论“拆有理,建也有理,唯独资金浪费无人理”,这样的决策是如何做出,这些钱都从何而来,又是否都全部花在了工程上面,都是值得关心的。
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出了问题只是表象,深究其原因,不管是短命工程还是短命雕像,这些频频爆出的怪象背后,不能排除某些官员“吃工程”谋私利的思维作祟,这些官员往往患有政绩急躁症,希望以大项目的上马和拆迁来拉动GDP的飙升,让自己的脸上有光,甚至出现了“一揽子”决策、“拍脑门”决策的现象,可是却没有想过,决策失误、出尔反尔之后纳税人是没有义务给政府的决策失误或者是政府的一意孤行买单的。
所以说,要想让“来去匆匆”的“短命建筑”活得更长久一些,纠偏城市规划是必要的,但首先要从官员入手,从分散权力、制约权力、问责权力开始,从工程审批、招投标等多方面进行监督监管,一旦工程因决策调整出现重大变动,应当对在关键环节负有责任的决策人进行问责,以此倒逼官员在决策过程中多方听证,避免少数人“拍脑袋决策”出现的重大失误。
同时,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公开力度,不妨引入第三方的审计单位或是监督评价部门,让更加专业的团队来协助政府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城市规划,让更加专业的人员给出建设与否、工程造价合理与否的意见和建议,或是将项目的所有环节向社会公开,包括投资多少、谁参与招投标、谁拍板,实现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如此政府的节操才不会因为决策莽撞的“短命工程”而碎了一地。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建筑设计有时候要听听房子自己的意见
近日,设计权力榜在北京颁奖,诸多获奖项目中既有日本设计师改造的北京大杂院,也有中国学者策展的城市设计档案展览。细细了解这两个项目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设计师、策展人关于城市与设计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届设计权力【详细】
深圳发布建筑设计新规 释放建筑创作空间
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推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布了《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修订稿)》(以下简称《规则(修订稿)》)。据悉,《规则(修订稿)》放宽了对公共空间、建筑形体等的管控,以进一步提升【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