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彬:中国特色“城市病”主谋是地方政府

2014-09-19 16:22:57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浏览次数:

  “中国的城市病有中国特色,虽然在现象上跟其他国家的大城市病基本一样,但形成机理具有相当程度的中国特有的体制和机制性因素,主要因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9月17日,在“2014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巡视员林家彬提出了上述观点。

  林家彬认为,由于地方政府过于重视招商引资、圈地卖地等资源配置事项,造成了城市功能过度集聚,继而出现“城市病”的现象,而这背后,主要是五个体制和机制性的原因。

  其一,是地方干部选拔机制、政绩考核体系。目前,中国的干部选拔机制仍是“组织选人、上级选下级”;政绩考核体系则是以经济发展指标为核心,虽然体系不断完善,但是总的来说,过去二三十年考核体系的核心仍没有变化。

  林家彬表示,这样的选拔考核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发展,“重面子轻里子,容易出政绩的地方会花大力气做,表面上看不到的地方比较轻视”。

  其二,是财税体制。其重要特征表现在企业税收是地方政府、城市政府的税收的主要来源,从全国口径来看,企业税收占比超过9成,而来自于居民直接缴纳的税收只占总额的百分之八点几。

  对此,林家彬认为,即使大城市产业过度集中,应该向外逐渐转移,但为了财政收入,地方政府仍会尽量把企业都留在城市中,“城市发展中政府更亲商而不是亲民,把招商引资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民生没有那么关注”。

  其三,是二元的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名义上是农村集体所有,实际所有权并不完善,只有经过城市政府征地才能变现、改变用途,“这为城市政府圈地卖地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条件”,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千方百计的找收入渠道,最简单最便捷的就是卖地”。

  其四,是不合理的规划制度。目前,圈地卖地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但是,上述规划需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依据,为了获得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表观上的合理性,城市政府“把未来的经济指标、人口指标拼命做大”,导致了规划十分不科学。

  其五,是中央和地方关系,包括城市体系。现行体制中,城市是分为五个级别,直辖市与省同级,而级别越高的城市,获取资源的博弈力量就越强,因此,各种行政资源不断向层级比较高的城市集中。

  林家彬认为,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对城市发展的方向、结果起到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正是上述五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地方政府在大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城市功能过度集聚,最终导致了“城市病”的出现。

  林家彬还提出,解决“城市病”需要在治理理念上有所创新,目前社会治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公权力过为强大,过多的进入了私人领域”,应该提倡治理新的模式,体现多元主体,使得社会生活各种利益主体都能“参与、协商、协调”。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