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水之城编就“生态园林”梦
探索市场化
将市场化理念植入园林绿化养护及花事盛会承办中,花钱买服务,使管养分离,政府归位。
“不搞生态环境,城市发展没有出路”、“树不会栽错,游园不会搞错,因为这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绿化跟着道路走,道路修到哪里,绿化种植到哪里”、“实现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蚌埠市委书记周春雨和市长白金明,总是在大会小会上见缝插针地给党政领导干部们灌输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但他们深深明白,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并非一日之功。而推进城乡绿化点多面广,资金哪里来?
答案很快出来:财政投一些,部门单位拿一些,社会各界筹一些,义务植树添一些,金融信贷借一些,用多元化融资渠道填补资金缺口。
事实上,在蚌埠,植绿兴绿、护绿爱绿、保护生态环境俨然已成为很多市民的自觉行动和社会风尚。在今年春季组织的园林绿化认建认养活动中,蚌埠累计筹集到超过1248万元认建认养资金,152家单位和648名个人报名成为认建认养主体,使66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有了特定养护人。另有一些企事业单位也加入到植绿兴绿队伍中,主动拆墙透绿、破硬植绿、补植增绿、见缝插绿。
截至目前,蚌埠市区已有7个大型公园、4个广场和55个街头游园绿地,处处洋溢的绿意和“小清新”。如何对这些遍布城区的绿植进行有效管理、维护,也曾一度成为难题被摆上台面研究。
好在,一个叫蚌埠万都物业管理公司的民营企业,很快让蚌埠找到了解决难题的出口,同时,也一举舒展了蚌埠园林绿化的市场化“无形之手”。
早几年,这家企业以物业公司身份介入游园、广场的日常管理,成为蚌埠市龙子湖公园绿化养护、保洁的“接班人”,分担了长久以来由政府园林部门承担的任务。在政府部门监管和物业公司管护之下,如今的龙子湖公园以一派碧水蓝天、绿树成荫、芳草如茵、路洁似洗的美好景象,成为蚌埠百姓和外来游客嬉戏游玩的首选。
去年11月,改造一新的蚌埠张公山公园也迎来了管护它的“新东家”——蚌埠凯盛物业管理公司。此后,蚌埠东海大道的绿化养护项目被常州一家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认领”。截至目前,该市已有43条道路、14个公园及游园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实行了市场化养护管理,市场化率达到70.33%。
“将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是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周春雨坦言,无论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考虑,还是从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政府都应该把公共服务的生产者、经营者身份交给社会力量,用购买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形式。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一年前,蚌埠市举办了一场以“花儿让城市更美丽、花卉让生活更多彩”为主题的首届花博会,首次尝试“不摊派、不发文、不下指标”,“让行业协会当‘主角’、政府当‘勤务员’”。
那是一场近乎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市级花事活动:冲在一线的花卉协会有担当,回归本位的政府部门作保障,两者配合紧密,效果甚好。据悉,不几日将要举行的第二届花博会,将继续沿袭这种运作模式。
在长期负累的蚌埠市园林管理处工作人员眼里,将市场化理念植入绿化养护及花事盛会,是让花草绿植保鲜、增值的最好渠道之一。他们同时也坚信,按照这种模式运作,蚌埠将很快实现“花香飘万家,树绿映全城”的生态园林梦。
编辑:wb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