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科学:追求居住的人文意境
“安其居,乐其业”,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既是社会理想,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住居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人居环境科学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一门交叉学科。“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说,“它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模式、推动人与聚居环境和谐相处、指导人类建设符合理想聚居环境的学问。”
中国学者首创“人居环境科学”
20世纪50年代,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提出“人类聚居学”概念。不同于传统建筑学,它认为对人类生活空间的关注应该是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而并非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这被视为近代人居环境研究的源头。
中国人居环境研究既有外来的影响,也有来自自身的理论创新。1993年,吴良镛等人在对中国城市发展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人居环境科学”这一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系统。“人居环境是在人类聚居和环境科学两大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不仅指人类聚居和活动的有形空间,还包括贯穿于其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理论和实践需要对一系列聚居、社会和环境问题作进一步的综合论证和整体思考,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吴良镛认为,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以人为核心,拓展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学科,作为人居环境科学主导学科群,与相关学科有交叉融合,以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之所以称为“人居环境科学”,而不是“人居环境学”,吴良镛表示,主要是为了强调从更广泛的学术领域审视人类聚居问题,突出人居环境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人居环境系统研究还处于发展与成长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吴唯佳认为,“人居环境科学”突破了原有专业分割和局限,以整体论的融贯综合思想,提出了面向复杂问题、建立科学共同体的学术创见,充实和扩大了人居环境研究的内涵和研究视野。
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思维。当前,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性议题。
“发展模式的变化为人居环境学术发展带来新的要求。”吴良镛说,人居环境科学强调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的构建,其研究方向需紧扣时代和实践的难点,从问题出发,积极推动符合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理想的聚居环境建设,这是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被访学者认为,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重视以下领域的问题:正视生态困境,提高生态意识;人居环境科学促进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互动;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利益;将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做到经济振兴与社会和谐并重、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并重、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并重。
被访学者表示,人居环境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人居环境研究关键要体现两个回归:一是以人为本,面向社会与大众生活,这是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前提之一;二是在“生态文明”指引下建设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生态观。
在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毛其智看来,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应植根于“中国智慧”,要满足安全、生存等要求,更追求一种人文意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吾伦表示,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的、成长中的学术支脉,要将科学与人文交汇,用科学促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变革,用人文来引导和规范科学的发展。
不断拓展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新境界
经过20余年的学术积累和开拓,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从理念走向实践,呈现出繁荣局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增设相应课程并成立人居环境中心。与此同时,人居环境科学的实践在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等区域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规划建设成果。
我国政府已将人居环境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01年,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在“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部分提到:“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改善城镇环境。”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再次强调了人居环境建设不容忽视。
如今,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面对各类问题,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吴良镛表示,人居环境科学理所当然地属于科学的前沿,但是尚属亟待发展的科学前沿,对它的认识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要汇聚交叉学科的活力和全社会的智慧,逐渐将人居环境研究达到科学共识,从科学共识走向社会共识,从社会共识走向决策共识,不断将人居环境科学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对于中国人居环境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学者表示,中国人居环境建设要立足国情,通过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努力,探索一种交叉的多学科群组,融贯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中与人居环境相关的部分,形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人居环境学”。在建立学术框架与科学的方法论前提下,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开展融贯的多学科研究,推动规划设计理念、方法与创新,改善建设人才的培养,以促进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lihaiyan
相关阅读
探营广州园博会:移步换景赏雅色 绣球簇拥广州城
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将于3月24日至4月2日举行,3月22日,记者提前探营广州园博会多个会场花境,发现富有传统和现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个区域特色的小园圃等已逐渐展露真容【详细】
天津第32届运河桃花节举办
3月17日,第32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如约而至。在北运河畔的桃花堤,微风轻拂,桃红柳绿,人们三五成群地踏青、赏花,赶赴一场浪漫的春日之约【详细】
海南大山泰景观承建国家公园大门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领导肯定...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大门,陈俊霄向调研组汇报了国家公园大门(五指山)建设情况,章新胜对陈俊霄参与设计、海南大山泰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国家公园大门(五指山)项目的创意主题【详细】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三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坐落在三亚市荔枝沟路殡葬服务中心内、烈士纪念园旁,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