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一个荷兰规划设计师的中国情怀
建筑设计不是独立的,就像人做事要考虑身边人与环境的元素。做建筑设计首先要关注它所处环境与自然条件是怎么样的。弗兰克认为设计不是创造美,而是如何把美的东西集中呈现出来。他每次做设计第一件事就是到现场去看,环境是怎么样的,再去思考如何设计。"看周围的环境和我的设计是怎样的联系,这个是很重要的。做设计首先考虑环境自然,第二才是人,然后考虑人和设计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设计中人是第一位的,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弗兰克这样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听着貌似矛盾的话,透露着这个老外深邃的思想:自然环境的保存和可持续发展是让人们生活更好的前提,所以要考虑依托于自然环境发展的着眼人们生存长久的需求来做设计,而不仅仅着眼于某些片面的强调经济利益和看似美好的现在。这种思想对于我们很多设计师都有所警醒,我们的设计是否是这样的?这也许就是欧文扎伊尔公司十数次投标落选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他们虽屡战屡败,但是自己的设计理念毫不动摇的原因所在吧。
不怕失败,保持原则--这在当今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令人敬佩的老外!
很多人都觉得我国现代园林建筑体系(学科)建立的较晚,基本是从欧美的教学体系中演化发展而来的,我们需要学习欧美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具有很悠久、优秀的建筑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只是在最近的100年随着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以及那一段文化浩劫,我国建筑学科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但是这些仍然无法掩盖曾经的辉煌。在我们的采访中,弗兰克和他的朋友们大大夸赞了中国的故宫、苏州园林等"China Garden"。弗兰克说,任何人都不可能把一个设计做的很完美,不过需要细心观察每一个细节,把自己对自然的尊重与人们的需求结合起来,把他们和谐的放在一起进行巧妙的糅合,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在中国当下,无法忽视一个词,那就是城镇化。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富裕,建造更多、更美、更舒适的建筑来迎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是每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而在这一点,荷兰无疑走在了我们的前面。相似的历程,有多少可供参考的经验?弗兰克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弗兰克说,每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发展都会随之出现一股建筑热潮,而往往伴随着建筑兴起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就当下而言,一些国家拥有着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国家情况的建筑发展体系,同时拥有更先进的设备、技术,这些都是发展中的国家需要学习的地方。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少一些损失。具体到建筑设计当中,最显而易见的是减少在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更好的去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的发展。他来到中国多年,参与多个项目的设计,都是秉承着环境自然第一,让建筑满足人们生活居住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去保留大自然的特点。但是当前自己在中国看到的,更多的建设是力图在很短的时间去实现目标,甚至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去追求外观的完美。短期内看到的"美",很可能对自然环境已经起到了破坏作用,这要在将来才能够体现,而要恢复这种环境,代价无疑是巨大的。想和污染抗争,就要去依靠大自然,用更多的绿色去抗争。还有一点,老的东西很多都很漂亮,老的东西应该保持他的特色,在城市规划中荷兰人很尊重原来的建筑,他们会对古建进行保护,不但对于以前的宫殿保存,很多老的东西都保存。学会尊重历史,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他看到中国把很多的老的建筑拆掉建新的建筑觉得很可惜。在荷兰,尤其是自己的设计,弗兰克说,每次设计之初都会去考察场所,以求设计更好的契合当地环境,尽量不破坏自然,有的时候设计师为了保持地面的绿化植被,甚至会把一些建筑做到地下。园林设计初衷不应该是人为去改变,应该是让人的设计去赋予自然更多的涵义,让人们生活也更加舒适。为自然让路,这是建筑师最应该坚守的,而在我们实际的设计和规划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
弗兰克说,荷兰美,中国也很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把它呈现出来是中国的美,通过建筑形式把荷兰的风情展现出来,这是荷兰的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广阔的城市间,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之中点缀一些欧陆风情建筑,一些具有荷兰特色的建筑,是一种别样的风采,是一种调味品,而中国的建筑设计更多应该考虑当地民俗风情和历史传承,找到自己的特点。弗兰克说,他在中国看到过很多精彩的建筑,中国的一些园林很漂亮,尤其是古典园林。中国土地广袤,在北方由于气候原因,可能建筑的多样性、美观设计会差一些,但是中国南部很多现代的园林建设的也很漂亮,也逐渐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中国的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编辑: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