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安居:古城旅游新名片

2014-10-13 09:05:51         来源: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

  传承千年品味“活着的古镇”

  位于铜梁西北部的安居,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2万年前,便有先民在安居繁衍生息。汉代形成村落,至隋唐时,已成为涪江下游的水路要冲。安居曾于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三度建县。依山傍水的安居自古便有“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与篼溪、琼江、乌木溪水会于城下,绕城三匝陷为深潭”的美妙描述。

  位于琼江、涪江两江交汇处的地理及交通优势,使这里曾经人潮聚集、贸易发达,数千年来都是“日有千人拱手,夜来万盏明灯”的繁荣之地。明清之时甚至同时修建了福建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4个充满异乡风情的会馆。历史上闻名遐迩的“九宫十八庙”、“安居八景”等景观亦分布其中。

  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下,安居人才辈出,诗人学者流连于此,常年来此游玩、贸易的游客和商客更是不绝于缕。这也成就了安居古城集县城文化、古巴渝文化、庙宇文化、书香文化、码头文化和龙文化于一体,千年书院更是孕育了200名举人、23名进士、4名翰林,王、吴翰林世代书香传为佳话。

  千年过去,这些历史与人文的辉映,并没有淹没在岁月更迭里。相反,安居的故事与这里的人们一起,在生活中日渐沉淀,流淌延续……

  在很多人看来,“活着”就是安居最与众不同的个性。这座“活着”的千年古镇并没有像其他很多古镇一样成为白天熙熙攘攘、晚上便空无一人的“展览品”,而是与古镇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至今都服务于这里的老百姓。

  品味“活着”的安居,每一类文化都是一段漫长的历史,都有一篇刻骨铭心的故事,都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这其中,尤以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落最具盛名。

  据介绍,自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建县以来,安居古城就一直作为涪江上游重要的水上运输中心,这里的古建筑群庞大,数量多,保存完好,可用空间多,开发价值大,曾多次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称赞。城内现有市、区级文物古迹197处,民居院落、宫庙建筑、城墙码头保存完好,其中以“九宫十八庙”为主要代表,享誉渝西,名震川东;迎龙门、引风门、星辉门历经千年沧桑,巍然屹立;王翰林院、大夫第恩泽一方学子,偏居一隅;湖广会馆、江西会馆、陆军军官学院讲述变迁故事,安然沉睡。

  比如位于火神庙街终点的湖广会馆,厢房为四合院布局,内有天井、膳房、戏台等,不但气势宏伟,而且造型独特,装饰典雅,被誉为历史文物博物馆。还有明中后期修建的城隍庙依山而建,中间合檐,两边飞角,精雕细镂,妙不可言……

  而今,走在安居古城长长的石头小巷,青砖、木门、红灯笼,轩窗、檐角、老茶馆,周遭的一砖一木都散发着古老的历史气息,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帆樯蚁聚、商贾云集的繁华盛景。

  安居宣言打造中国“第四大古城”

  5月25日,中国古城文化研究院召集北京、重庆、成都等地的古城文化与古建筑专家齐聚安居,召开中国·铜梁安居古城保护与利用高端研讨会,发表了《安居宣言》,从建县历史、古建筑保存完好度、可保护利用空间等方面权威确立了安居古城“中国第四大古城”的地位。

  安居发展,由此揭开崭新篇章。

  据称,未来3年,安居古城开发建设将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总要求,推动古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景点建设加快推进、文明管理跃上台阶、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景区形象显著提升、对外影响持续扩大,实现“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精品”。

  为确保古城高效率开发、快节奏推进,铜梁将首先从规划破题,“从总体到局部、从核心到外围”,逐步完善安居古城旅游度假区各项规划。

  对于古城核心区,将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完成古城核心区内所有街道管线入地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古城核心区内所有街道临街房屋立面保护性维修改造,统一古城建筑景观;完成“九宫十八庙”及县衙、波仑寺、大夫第、翰林院等文物古迹修复,使其具备景点功能。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要求,全面完成环城公路、景区内部骨干道路等路网建设,不断提升景区可进入性;完成停车场、人行道、防洪大堤、污水处理厂、廉租房等配套工程建设;加大通讯设施建设力度,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完成场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的绿化、硬化力度。

  文化是景区的“魂”和“根”,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铜梁将坚持以文化引领带动古城建设发展,深掘铜梁龙文化、古城文化、红色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内涵,加强各类博物馆的建设,加强本土特色的文艺表演,增加水上娱乐项目,完善黄家坝配套旅游娱乐项目。按照全区旅游营销方案,大力推动“十个一”工程,分阶段将安居古城推向西南地区、再到全国、直至世界,让安居这座“养在深闺”的中国第四大古城早日家喻户晓。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