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加快造林绿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4-10-13 09:50:37    作者:王玉环     来源:安顺日报     浏览次数:

    安顺境内喀斯特地貌显著,山高坡陡,土层浅薄,是贵州省石漠化分布广、程度深、危害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安顺市把扩大森林植被,保护森林资源,绿化美化环境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中心工作,从抓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着手,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

安顺市加快造林绿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为重点的林业工程为带动,全市上下大力实施绿色通道绿化、植被恢复营造林、科技示范林、景区外围绿化等林业工程和项目,全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石漠化面积减少,岩溶地区生态状况不断改善。

    “十二五”以来,中央和省、市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7.6亿元。完成营造林任务11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18.8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5.2万亩、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5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51.26万亩、森林植被恢复费等其他项目完成40.63万亩。

    据不完全统计,在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338.3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4.3%。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后使100多万亩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有效治理。至2013年,全市森林面积达584万亩,森林覆盖率42%,森林覆盖率较2000年的26.1%提高了近16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1063万立方米,全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生态状况不断改善。

    此外,在生态产业建设上,安顺特色日益凸显。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全市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生态原料林基地、中药材基地、茶叶基地、干鲜果品基地、林下养殖基地,以及特色种植金刺梨、冰脆李、花椒、核桃等产业,涉及林业产业总面积超过100万亩。

    “十二五”以来,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林业第一产业得到发展。从培育林木资源入手,加大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加大经济林比重和花卉种植,全市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工业原料林基地、中药材基地、茶叶基地、干鲜果品基地,“十二五”前三年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累计达到27亿元。同时,以改造森林景观、提高文化品位为核心,做活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着力抓好森林公园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建立森林公园3个(其中国家级1个),总面积20万亩,森林公园每年接待游客8万人。林业第三产业累计产值达到18亿元。

    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观光林业等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扩大社会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生态大环境的改善使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取得了新突破,自2012年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宜居安顺、绿色家园”的主题,完成了城区干道、主要节点绿化靓化等一批亮点工程。

    其中,绿化景观建设和改造里程达到50余公里,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初具雏形。以公园、广场建设为重点,若飞公园、环湖游园、多彩万象旅游城和驼宝山广场等新增公园绿地相继开放,城市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不断提升,基本实现市民出行500米见园的需求。市委大院、市委党校、家运天城、畔山龙庭等20余家园林式单位和小区相继涌现;PVC花箱和立体花卉布置等立体绿化装点城市街道和广场,实施总长度3000米。建立安顺市园林苗圃科研基地15平方公里。同时,修订《安顺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编制了《安顺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突出城市、道路和景区绿化三个重点,围绕两城区周边、贵黄高速、沪昆高速沿线等重点区域植树造林,启动两城区166座山体公园规划建设,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在今年9月顺利通过省级评审,将在2017年申报国家级园林城市。

    在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安顺市各级林业部门将切实制定森林覆盖率后发赶超工作计划,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细化任务并分解,稳步推进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加大林业资金投入;加快县乡村等造林绿化建设工程,每年完成不少于30万亩的植树造林,加大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管理等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力度。

    今年7月召开的全市加快造林绿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上,市委书记周建琨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事业中来,加快造林绿化,共建生态文明,为把安顺市打造成为贵州高原生态明珠而奋斗。”

    新的发展时期,全市上下将根据省和市的林业建设规划,从今年起,全市森林覆盖率以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以上为奋斗目标,到2017年实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52%以上,打造贵州高原生态明珠。

编辑:wb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

“生态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绿色竞争力

因为受到污染,深圳湾曾饱受市民诟病。经过下大气力治理,如今这里碧波重现,一度消失的黑脸琵鹭也回归栖息,这片美丽的湾区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地。【详细】

植物学大会落幕 用美丽植物照亮绿色未来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广东深圳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举办7天以来,无论是主旨报告、公众报告、卫星会议等学术活动,还是公益展览、植物艺术画展、实地参观考察等公众活动,不仅令各国科学家振奋不已,而且也让公众一起参与其中,共同“关心植物,关心未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