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跨越千年的皇家气象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在历史的尘烟中,虽已不复存在,但其南傍南山,北临渭水,岗峦起伏,泉源丰富,林木蓊郁,鸟兽翔集的盛景,在中国园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园林史上融都城、宫苑、园林于一体的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上林苑
始建于秦 扩建于汉
上林苑始建于秦始皇时期。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始皇三十五年,“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阿房为朝宫,先作之前殿,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唱,万人和”。这里提到的阿房,即众所周知的阿房宫。
政治家、学者程大昌在他的《雍录》一书中,对上林苑也作了颇有见地的表述:“秦之上林,其边际所抵,难以详究矣!《水经》于宜春观曰:此秦上林故地也。《史记》载上林所起曰: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则宜春、阿房皆秦苑故地也。”
到了汉朝初期,上林苑一度荒废,直至汉武帝时才开始扩建,规模逐渐达到鼎盛。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命太中大夫吾丘寿王在今三桥镇以南、终南山以北、周至以东、曲江池以西的范围内,开始扩建上林苑,并有偿征收这个范围内民间的全部耕地和草地,用以修建苑内的各种景观。后来,上林苑又进一步向东部和北部扩展,北部扩至渭河北,东部扩至浐、灞以东,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规模如此巨大的皇家园林,在建设之初受到了当时常侍郎东方朔“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的谏阻。历经昭、宣二帝之后,到元帝时,因朝廷不堪重负而裁撤了管理上林苑的官员,同时把宜春苑所占的池、田发还给了贫民使用。成帝时,又将“三垂”(东、南、西三边)的苑地划给了平民。西汉末,王莽于地皇元年(公元20年)拆毁了上林苑中的十余处宫馆,取其材瓦,营造了九处宗庙;接踵而来的又是王莽政权与赤眉义军争夺都城的战火,使上林苑遭受了毁灭性的劫难。
自秦至西汉,这座辉煌的园林在中国历史上大约存在了240多年。
中国历史规模最大皇家园林
上林苑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浐、泾、渭、沣、涝、镐、潏八水出入其中。其中,灞、浐为东界,泾、渭为北界,沣、涝为西界,镐、潏为南界。这八条河流的水流方向不同,且以各自的形态,环绕或交错于上林苑之中。上林苑规模之宏大,是我国历代皇家园林之最。
除此之外,上林苑内宫苑相连、水天缥缈,充分体现皇家园林的辉煌气象。据《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三十六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还有一些各有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的扶荔宫,角抵表演场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还有承光宫、储元宫、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三爵观等。
在2011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上,一项最新考证结论证明,上林苑当时引种栽培植物多达2000余种,堪比现在的植物园。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见于记载的有昆明池、镐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太液池、郎池等。其中,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所凿,在长安西南,周长40里,列观环之,又造楼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帜,十分壮观。《三辅故事》记载:“昆明池三百二十五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又载:“昆明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濯歌,杂以鼓吹。”如今,昆明池、豫章台、龙首船等美景已难寻踪迹,但是这些文字所勾画的境况,仍然可以使人想见当年上林苑那不尽之华美。
现如今,各级文物考古部门发现、发掘的上林苑主要遗址有昆明池及其周围的豫章观、白杨观、细柳观和宣曲宫等,还有鼎湖延寿宫,并发现许多铸钱、制陶作坊和砖瓦窑址,出土有“上林”“上林农官”瓦当及“上林”铭文的铜器群等。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设计理论 | 十招看破中国古典园林构图法
研究中式古典园林的目的有二:【详细】
凝固的法式艺术 私藏古典园林
很久以来,无论时代风格、品味潮流如何变换,法式生活的品质始终经典,无国界地在流淌传承中。融创玫瑰园95号一直坚信,唯有浪漫与优雅、大气与精致并存才能打造出纯粹的法式品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