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松亭:城市设计中的“无设计”与人本主义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DDON·笛东自2008年成立以来,逐步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规划设计公司之一。近日,中国风景园林网记者专访了笛东总裁兼首席设计师袁松亭先生,请他深入解析“无设计”理念,通过专业视角分析行业热点,并对城市规划发表独到见解。
中国风景园林网:您的“无设计”理念表达了一个优秀设计师对于设计行业的独特感知,这一设计理念是如何形成并在设计中运用?
袁松亭:“无设计”理念的产生是随着经历和阅历的增长,价值观发生改变的成果。
我认为,设计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设计包含艺术,却不能等同于艺术,其本质区别在于设计需要解决功能问题。那么该采用什么手法去解决问题呢?这就涉及到设计师价值观的导向。“无设计”理念有三种状态——无为、无界、无我。
为什么要谈无为呢?因为我认为,设计的最终成果不仅是一个加法的过程还是减法的过程。年轻的时候比较容易去“炫技”,喜欢使用各种各样的分析和推理,然而随着设计经验的累积,当我们把旁枝末节的事情剥离开之后,你就会发现问题的实质。正如“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所讲,如果掌握了事情本身的规律,就可以直奔重点。从而用最少的笔墨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无为”。
“无界”实际是什么呢?我认为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没有那么分明,从人类广义的审美观来说,或是从解决社会性问题的角度来看,景观、建筑、规划等专业实际上是相通的东西。在一个场所里面各种元素的解决方案有可能是方向一致的,所以不能把一个专业或者是行业划分得过分清楚,这是“无界”。
至于“无我”,意思就是设计做到最后不一定要表彰自己。设计师在年轻的时候都很喜欢张扬个性,但我认为当设计层次到达一定程度时,可能更应该内敛一些。
中国风景园林网:“无设计”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具体如何应用?
袁松亭:“无设计”作为一种哲学化理念,在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是相通的。如果我们跳出城市规划的编制框架和法规体系,可以将城市规划划分成“存量土地”和“新增土地”开发这两部分。
存量土地开发指旧城改造、对原有城市进行重新设计,目前在国内城市建设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因为每个国家在土地开发上都有一个临界值,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越来越接近这个临界值。对于存量土地开发,“无设计”思想的价值在于在原有基础上植入一些元素,使其产生新的活力和变化,而不是拆掉重来。
“微建设”是我在城市规划领域中从“无设计”思想衍生出来的手法。对于存量土地,首先通过“城市诊断”,发现该区域存在问题的根源,通过“微建设”来进行旧城的改造,以达到“无设计”的效果。
“无设计”的理念在城市存量土地开发中的应用比较易于理解,对于新增土地开发,“无设计”强调与原有自然环境的结合,尽量把对原有自然肌理和资源的破坏降到最低,更多地保留原有风貌。
中国风景园林网:目前城市风貌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国内的很多城市建设千篇一律,造成“千城一面”、“万城一貌”,缺乏识别度。你认为如何缓解这种现象,追求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袁松亭:这个问题现阶段确实比较难解决。城市“趋同性”是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包括欧美。其中,美国城市的趋同性更加严重一点。
“千城一面”的现象在中国比较严重,这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首先,中国自古有大拆大建的历史,这也是传统文化根基中的一种习惯。其次,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是“千城一面”的重要推动因素。城市风貌同质化是工业革命之后促生的一个现象。科技使人们改造自然世界的能力增强,创造出适用于各种自然环境的现代城市和建筑形式,并进行复制,而且这种复制现象在网络化、全球化时代变得更加普遍。可以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全球城市同质化的问题会更加严重。目前“千城一面”不光表现在城市建筑,也包括文化的趋同。
如何才能适当缓解这个局面呢?我认为需要植入两个因素。首先是自然因素,各地区自然环境的特质是很难复制的,要在原有生态体系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自然肌理,如山川、河流、植被;其次是当地文化的发掘和延续,特别是对历史文化的重新演绎,打破现代文化本身极强的同质性。
编辑:zhufei
相关阅读
笛东司洪顺:“艺术当代”是设计理念创新更是情怀坚守
延续经典艺术、回归当代美学,是笛东在景观设计中所提倡的理念,同时也是对以人为本设计宗旨的追寻和坚守。日前,笛东副总裁司洪顺先生接受中国风景园林网专访,向我们详细阐述了笛东【详细】
笛东臻品|金科·博翠名邸
深藏于心的文化情节【详细】
笛东臻品丨成都武侯金茂府
东方美学的国际演绎【详细】
“艺术当代”之景观的有趣尝试
以思考创造设计,以艺术丰满设计,DDON笛东希望能够延续经典艺术,回归当代美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