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珠海规划缓解排涝压力
近日记者走访时发现,横琴新区宝兴路的绿化带和主城区的不太一样。这里类似下凹式的绿化带,其水平面低于市政道路,且绿化带与道路之间的“花基” (隔离墙)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孔。别小看这些孔,每逢下雨之时,地面积水可以通过小孔顺流到绿化带,经缓冲进入下水口,随后汇集到一个地下蓄水池。这样, 既减少了路面积水,也使直接排放到管沟里的雨水相应减少,从而减轻了城市排涝排洪的压力,避免“落雨大、水浸街”的现象。
这个细微 的雨水收集模式变化,背后是珠海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和实践。目前,国内城市在开发建设中大量采用水泥等进行硬化,道路渗水能力差。城中的绿地也几乎都 高出周围地面,一旦下雨时雨水基本集中流到道路上,本具有缓流、调蓄功能的绿地不能发挥作用,增加了城市排洪排涝的压力,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冲击也比较大。
实际上,在珠海多项规划及官方文件中,“海绵城市”这个名词频繁出现。致力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的珠海,今后将大力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编制水专项规 划,将低冲击理念融入城市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和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着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目前,珠海已邀请三家单位共同编制水专项规划,将“海绵城市”的先进理念落在实处,提高城市渗水率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求有效解决城市内涝、缓解排洪压力。专家建议,珠海可以结合横琴新区开发、西部城区建设等新城、新区的建设进行局部试点。
被“硬底化”抑制的城市“呼吸”
“落雨大、水浸街。”作为一个海滨城市,珠海的雨季较长,尤其是有台风的时候,短时间的雨水过多,会给排洪排涝的市政设施带来很大的压力,“水浸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此前,据珠海本地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至2014年5月底,全市因暴雨及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57亿元,并且每次暴雨之时几乎都会出现“水浸街”。
“水浸街”与城市排洪排涝设施建设的滞后有关,但与强度日益加大的城市开发建设也有较大关系。据政府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珠海目前有几十个水浸黑点,主要集中在 主城区城中村和西部、高新区等新开发建设的区域,“这些水浸点周围都有新的建设行为,市政设施(如道路)的标高高于这些区域,水浸点的周围渗水能力又比较 差,导致雨水直接从道路流入形成聚集造成内涝灾害”。该负责人说。
城市内涝的多发,与城市日渐失去的“呼吸”功能也有关。参与编制 珠海水专项规划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院长沈振中告诉记者,城市土壤本应该像一块海绵,在雨水充沛时可以吸水、蓄水,而天气热、干 旱的时候,土壤里储备的水就会蒸发出来,就像人具有“呼吸”功能一样,从而调蓄整个城市的水量。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国内大多数 城市在开发建设中都大量采用水泥等进行硬化,越来越多的草地、水沟、绿地等在开发变成了硬化的马路,道路的渗水能力直线下降。同时,出于景观的需要,城中 的绿地、绿化带也几乎都高出周围地面(比如道路),一旦下雨时雨水基本集中流到道路上,本具有缓流、调蓄功能的绿地不能发挥作用,增加了城市排洪排涝的压 力,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冲击也比较大。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心副主任李海龙认为,中国大多数城市一般采用增大排水能 力等方式防治城市内涝,虽然有成效但耗资巨大、治标不治本。“早期的城市规模很小,而随着城市发展框架不断扩大,水处理量逐年倍增,就需要定期地、不断地 为下游更换大排量的排水管,如此循环往复,“拉链马路”的现象将难以避免,城市的水处理系统也愈加混乱。”
用好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蓄功能
面对日益加大的排洪排涝压力,国内一些地区开始提出建设“海绵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将建设海绵型城市列为2014工作要点,广东省水利厅厅长林旭钿今年也曾提到,广东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设一个会吸水的海绵城市。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地方品质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至关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详细】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