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几百历史景点统一划成五大类
“巴渝风貌”、“抗战陪都风貌”的字眼都是耳熟能详的,可是在重庆,到底什么样的载体才能与之相匹配?近日,重庆市规划局组织提炼出“传统巴渝、明清移民、开埠建市、抗战陪都、西南大区”5类都市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特征,将磁器口、十八梯、黄桷垭等9个巴渝老街,以及丰盛、金刀峡等4个巴渝古镇归纳为“传统巴渝风貌”。
今年以来,重庆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并开展了《重庆都市区历史文化变迁与空间演变研究》、《重庆都市区特色景观与风貌要素研究》等子课题研究,规划提炼出“传统巴渝、明清移民、开埠建市、抗战陪都、西南大区”5类都市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特征。
根据相关研究,提炼确定了主城区28个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片区、403个历史遗存点以及58个文献可考的风貌记忆点。
磁器口、十八梯、黄桷垭等
9个老街被归纳为传统巴渝风貌
5大类都市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特征的第一种就是传统巴渝风貌,山城老街、巴渝古镇、吊脚台院这类老重庆记忆都被归入巴渝传统风貌。这一类传统风貌以传统民居、府衙庙宇等建筑为载体,以木构穿斗、坡檐街廊、吊脚台院的建筑风格和明清城墙、山城老街、巴渝古镇的空间形式,呈现了重庆依山就势、随意赋形、叠屋累居的山城风貌。
其中,片区包括明清城墙遗址;磁器口、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十八梯、山城巷及金汤门、鱼洞、寸滩、同兴、木洞、黄桷垭及涂山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等9个“巴渝老街”;丰盛、金刀峡、走马、龙兴历史文化名镇等4个“巴渝古镇”。
湖广会馆、东水门
是“明清移民风貌”
以南北多地会馆、宗祠为载体,集中体现南派装饰以及官式合院等建筑特色,被称之为“明清移民风貌”。这一类传统风貌为重庆注入多元建筑风格,以植根于巴渝的“八省会馆,移民驿站”,为山城增添多元文化景观。片区包括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和鱼嘴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
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等
是开埠建市风貌
开埠建市风貌以“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白象街及巴县衙门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等为代表,以海关洋行、兵营教堂等为载体,西方建筑风格与重庆独特山地环境、建筑文化相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细部精美的近现代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片区中除了慈云寺、白象街外,还有打铜街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北碚老城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
李子坝官邸旧居、老重钢
是“抗战陪都风貌”
此外,主城区还有诸如抗战时期的“官邸旧居”,与同盟试管、政要机构、兵工基地等一起,它们被列为抗战陪都风貌,这一类建筑延续了建市时期近代城市风貌,类型多样、风格简朴,片区包括以“政要机构”为主体的中山四路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以“官邸旧居”为主体的李子坝、山洞、南山及黄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兵工基地”为主体的第二十一兵工厂(长安厂)、第二十九兵工厂(重钢)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
人民大礼堂、大田湾历史文化传统
风貌区是西南大区风貌
最后一类是西南大区风貌,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以人民集会、文体事业等公共建筑为载体,形成的对称布局、气势恢宏、立面造型构图严谨、细部檐口装饰线脚具有明显特征的建筑形式,展现了新中国大规模建设的城市风貌。片区包括人民大礼堂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和大田湾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
编辑: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