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从风沙源到生态安全屏障的蝶变
在敖汉旗、在呼伦贝尔市、在阿拉善盟、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90个旗县,各族人民栽下一棵棵杨树、一棵棵樟子松、一片片梭梭林,像先民一样用朴实而智慧的劳动,缔造了一道道绿色长城缚住肆虐黄龙的奇迹。
履约20年,内蒙古完成了从风沙源头到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蝶变,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转变。在北方,这道生态防线护佑着2390万各族人民的福祉,护佑着北京、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日前,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厅长呼群,解读内蒙古防沙治沙为中国林业建设所带来的启示。
完善政策机制凝聚强大合力
“要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
呼群说:“这阐明了发展林业‘依靠谁、为了谁’的重大问题。”
在漫长的防沙治沙保家卫国的历程中,内蒙古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主体、广大农牧民和各类工商资本等社会力量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荒漠化防治格局,汇聚起全社会办林业的强大合力。
内蒙古积极完善政策体制机制,吸引大量有识之士和技术资金涌向防沙治沙事业。1994年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的决定》、199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沙区山区生态建设步伐的决定》、2004年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2008年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目前,全区共出台了260多个防沙治沙政策性文件,在财政投入、信贷支持、税费减免、权益保护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内蒙古不断深化改革,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等政策,形成了从“要我造林”变为“我要造林”的喜人局面。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了建设、经营、利益、责任主体“四统一”,任务、产权、责任、补助、服务“五到户”管理模式,实行了国有造林、企业造林、家庭承包、个体承包、大户承包、联户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治沙造林形式。严格招投标制、报账制、监理制等管理制度,推广了合同制造林、先造后补、专业队造林等造林机制。
在政策机制的带动下,全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如以王果香、殷玉珍为代表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十大女杰”,以唐臣、王忠强、鲍永新、宝秀兰为代表的“全国十大治沙标兵”和“时代楷模”苏和;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环境奖”;亿利资源集团、东达集团和伊泰集团等成为民营经济组织先进典型。
发展林业为了人民、发展林业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内蒙古的治沙成果令人瞩目。据荒漠化监测结果,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近8000万亩农田、1.5亿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的保护,2.6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1.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1.1亿吨。四大沙漠周边重点治理区域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沙漠面积相对稳定。四大沙地林草盖度均有提高,沙地向内收缩。
编辑:jiaoliting
相关阅读
郑州将用三年力争乡村绿化率达3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不仅是城市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农村建设的目标。【详细】
内蒙古图博勒国家森林公园申报成功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国家森林公园设立评审会上,通过观看申报视频、公园创建汇报、评审论证及现场答疑等流程,呼伦贝尔阿荣旗申报的内蒙古图博勒国家森林公园得到了与会22位专家的一致肯定,获得全票通过,申报成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