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临水村庄当做景点建

2014-11-12 08:40:54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次数:

  美丽河南宜居乡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面观·信阳篇

  青山、绿水,白墙、灰瓦,小桥、人家。走进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楼房村,一幅幅乡村美景,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这里山清水秀,空气好,回来就不想再出去。”现年70岁的江丙文,21岁外出工作,退休后便领着老伴回乡养老。11月11日,正在村广场与老伙计聊天的江丙文说,这两年村民房子越建越漂亮,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好像生活在风景中。

  董家河镇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留住了村民的乡愁,而且因是有名的茶乡,又距离信阳南湾湖近,还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为提升旅游品位,打造知名旅游名片,董家河镇集中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据董家河镇镇长王廷辉介绍,今年在各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下,群众对房前屋后进行了植绿补绿,坑塘周边及道路、河道两侧做了绿化美化,旱厕进行了改造;部分“农家乐”探索使用了小型污水净化处理设施,水韵茶乡显得越发秀美。

  “户户是小品,村村是景点。”浉河区委书记邵春杰说,按照规划,浉河区将全力打造环南湾湖86公里风光旅游带,包括董家河镇在内的环南湾湖的4个镇,将被改造成一个个靓丽的景区。

  “我们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不仅使乡村建设得更美,而且让群众更富裕。”信阳市委农办负责人说,信阳各地依托旅游产业,以精品村为支点,以景观带为轴线,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商城县赤城办事处培山村程老湾组村民,临铁佛寺水库而居,村内竹树环合,满目葱茏。村口的“和谐”湿地小公园,树木茂密,飞鸟嬉戏。

  “以前这里是荒坡,村民的垃圾、粪桶、柴草胡乱堆放,进村就能闻到一股臭味。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而且耽搁整个村的旅游发展。”11月7日,培山村村委会主任刘泽喜指着湿地公园说,今年村里对荒坡进行集中改造,硬化了路面,新栽了植被,修建了健身器材,并依坡地走势建成潜流式污水处理池,“以前脏乱不堪的荒坡,‘变身’人工湿地小公园。”

  在程老湾,不仅有荒坡变成的公园,更有把劈山修路的挡土墙设计成的彩绘文化墙,还有荒地改成菜园后把随处可见的竹子统一编制成的竹篱笆墙;新建大型公厕,11个旱厕被拆除;垃圾桶被漂亮的垃圾屋替代……看着越变越美、风景如画的村子,70多岁的程老湾村民熊作海感慨作诗:“美丽乡村是我家,门前栽树又种花,环境优美人长寿,农村不比城里差。”

  依据优美生态环境这个优势,信阳各地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不仅“巧妆打扮”,打造出一个个闪亮的新村。还因地制宜,修复出众多“玉妆天成”的古村落。

  商城县金刚台乡杜畈村和新县周河乡西河村历史悠久,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在进行人居环境改善时,不矫揉造作,不生硬造景,而是按照村里实际情况,力争原汁原味还原乡村本色。如今,这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古村落,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休闲度假。

  记者感言

  在信阳农村采访,仿佛置身诗画田园,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美”。依托旅游产业,信阳市把村庄作为景点来建设,把农户当做小品来改造,实现了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处处可见“村在山水中,屋在树木中,路在花草中,人在图画中”的乡村美景。

  值得一提的是,信阳市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既不“涂脂抹粉”,又不大拆大建;既不千篇一律,又不崇洋媚外。而是依山就势,随形就貌,既还原了乡亲、乡情、乡景,又体现出“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特色。这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做法,值得肯定和借鉴。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