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建设生态文明示范 守护江南鱼米之乡

2014-11-12 10:11:44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11月初,在初冬的阳光下走进甪直古镇澄东村,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一台台收割机忙碌在田间。作为甪直主要的水稻丰产基地,澄东村有700亩水稻田,预计今年可收割稻谷70多万斤。

  水稻,鱼米之乡的基石,也是苏州“四个百万亩”工程(优质水稻、高效园艺、特色水产、生态林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该工程在内,苏州大手笔投入2000亿元启动实施生态文明“十大工程”,力争用5-8年时间,使苏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人间天堂美誉名至实归,鱼米之乡特色更加彰显,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的确,如果没有鱼米之乡,怎能称之为苏州?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又怎能算是人间天堂?根据《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全市产业结构得到全面升级,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生态文明,重在建设。当前,苏州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转型升级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生态建设提升期,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群众路线发展观,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彻底摒弃以资源消耗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以贯彻环保优先纵深推进经济转型,以优化生态空间着力改善环境民生,努力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使苏州不仅有现代经济产业体系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又有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苏州的自觉选择和实际行动。

  践行绿色发展,强化环保措施推动转型升级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苏州发展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在资源环境日益趋紧的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实践证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持续加强绿色苏州和生态市建设,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方面,今年正值开发建设20周年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个典型案例。作为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的园区,其发展经验成为各地争相学习的样板。其中,坚持集约节约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资源有效利用体系可谓是最为闪光的一点。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紧缺现实倒逼着园区较早启动循环经济探索,大力推进循环型工业发展。通过一系列创新和尝试,园区尝到了“甜头”,其万元GDP能耗为0.272吨标准煤,COD和SO2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不仅是工业园区,整个苏州都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牢固树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引导作用和倒逼机制,以转型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深化转型,走出一条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并行共兴的路子。

  擅长“双面绣”的苏州积极倡导生态理念和绿色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构筑产业聚集发展、污染集中处理、优势集约体现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据统计,2013年苏州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4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2%,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5%。全市累计建成16个省级以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成530多家循环经济企业,苏州成为全国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与此同时,苏州高度重视环境准入和污染减排等方面的环保优化发展机制措施,积极以环境监管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标准化解过剩产能矛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升绿色发展的品质内涵。执行最严格的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区域环评、跟踪评价和项目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坚持“十个不批”原则,坚决控制“两高一资”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十二五”以来,劝阻、拒批拟建项目近800个,涉及总投资约200多亿元。

  实施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落实最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苏州近几年关闭了很多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企业,目前已几乎没有小水泥厂、小钢厂和小化工厂。作为促进转型升级最有力的抓手,苏州扭住污染减排工程攻坚克难,削减量和削减率在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单位GDP的环境资源消耗量、污染排放量明显下降。

  2014年启动“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环保标准和安全监管要求等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加速淘汰2000多家环境资源代价大、发展方式不环保的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等。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已完成关停、淘汰落后企业、落后产能905家,共腾出土地14820亩,节约标煤99111吨,减排COD和二氧化硫1100多吨。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腾笼换鸟,拓巢引凤,着力提升发展质量,苏州转型升级空间更加宽广,经济稳中求进步伐更加扎实。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